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正月初一(1月25日),《专家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一文刊出后,《返朴》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的提问。我们选取了8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请文章作者、病理检验学专家王萍教授一一作答。
 
撰文 | 王萍(宾西法尼亚大学病理检验实验室主任)
 
1、试剂盒的检测依据是病毒的保守序列,如果一个染病的人痊愈了,身体有抗体了,过后病毒变异了,他会不会因为已经有抗体就不会中招?就像试剂盒能识别出病毒一样,人体T细胞也能识别出这个变异了的病毒,从而保护人体?
 
回答:这要看抗体识别的抗原在病毒上是否有变异,如果变异了,原来的抗体就不再能识别这一抗原了。这也是每年的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防止得流感的原因——因为打进去的疫苗产生的抗体识别不了新的变异流感病毒。
 
2、请问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指的是核酸吗,是否主要包括DNA?气溶胶感染人的主要途径又是什么?
 
回答: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指的是样本和试剂液滴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如果样本包含病毒,这些气溶胶可能包含病毒颗粒,直接通过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或附着在衣物、皮肤上,最终仍然进入呼吸道。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检测甚至会扩大污染范围。另外操作不规范的话,气溶胶也可能污染别的样本甚至实验室,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3、荧光探针检测RNA是什么原理?
 
回答:RNA 先通过反转录成为 DNA,然后通过链式反应扩增,后面步骤有多种可能性,可以直接用荧光染料和扩增的DNA结合,也可以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扩增过程中挤掉抑制探针,让原来被抑制的荧光探针荧光增强。用达到最强荧光一半值的扩增循环数目大小来判定起始RNA的多少。
 
4、如果人体接触了该病毒的RNA而非完整病毒,RNA是否会在人体内复制并重组成完整病毒?
 
回答:从现在知道的病理机制来看,病毒需要表面蛋白结合人体细胞表面受体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如果只有RNA的话应该无法进入。
 
5、据说国内确诊需要做两次试剂盒检测,一次阳性为疑似,两次阳性为确诊。请问这是为了分步检测不同序列吗?还是单纯的重复实验排除假阳性?
 
回答:我确实听说要做两次,甚至有要求做三次的,其实在高度疑似人群中,真阳性的可能性非常高,除非对操作流程或试剂有疑问,否则没有必要重复。
 
6、在试剂盒不足的情况下,疑似的患者该怎么办?另外,普通肺炎患者和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在CT影像上是否很好区分?
 
回答:疑似的患者应该隔离,不管在家还是在医院。医院床位不够的情况下应该在家隔离,出现了呼吸症状应该去医院治疗。我不是放射科医生,但是根据各种放射医学文献来看,不同种病毒引起的肺部影像变化有相似之处,也各有独特特征,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可以识别。
 
7、试剂盒检测结果并不能100%准确,那么符合流行病史并出现临床表现的患者 (疑似患者) 就应该和确诊患者一样立即开始治疗吗?
 
回答:对于高度疑似传染性疾病来说是这样的,隔离应先于确诊,有临床表现就应该开始对症治疗,而且在检测结果出来前,防感染措施要到位,要当作假定结果是阳性来处理。当然,这都是在假定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8、为什么说试剂盒短缺影响确诊人数的统计,但对临床治疗影响不大?
 
回答:见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有条件隔离就应该隔离,有症状就针对症状治疗,没有必要等检测结果确定,即使后来检测结果阴性,隔离也可降低交叉感染机会。检测方面,个人认为,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过关的情况下,除非对检测过程中操作流程或试剂有疑问,否则没有必要重复检测。重复检测会导致需要的时间延长,消耗的试剂增加,失去筛查的快速优势。我目前还没有看到发布的检测结果,如果将来能公布的话,我们应该能看到有多少病例是第一次阳性,第二次或第三次没有确认为阳性的,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应该很少。
 
作者简介
 
王萍,湖北仙桃人,现于宾西法尼亚大学病理检验系任教,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院临床化学及中心实验室主任,致力于临床疾病检测,研发和产业转化最新的疾病诊断预后方法。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389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