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壶觞迎小岁,灯火候仙坛。

沐浴加餐时,菌群常相伴。

 

撰文 | 李庆超(山东师范大学)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腊月廿三、廿四分别是北方和南方的小年。小年这会儿主要干两件事:“祭灶”、“扫尘”。祭灶这事大家比较清楚,灶王爷上天述职、禀报这家老小功过,用糖瓜把灶王爷嘴巴一糊,求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临走前嘱咐一件事,那就是“扫尘”。打扫卫生,俗称“扫尘”,也是小年非常重要的习俗,取扫“陈”之意,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灶王爷住的地儿烟熏火燎的,咋还挺讲究卫生呢?

 

是这么回事:灶王爷是老好神,好(hǎo)糊弄,但奈何家中小鬼儿难缠——三尸虫(或称三尸神)就是这么个主。他们最好(hào)搬弄是非、损人寿命,喜欢把坏话写在家里的墙角旮旯上,并用蜘蛛网做上记号,等当值的神仙下来巡视,一看满墙的“罪状”,必将这户人给“带走”。

 

但这三尸虫不在别处,就在人的身上:上尸、中尸、下尸,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都姓彭,上尸彭踞,中尸彭踬,下尸彭蹻(图1)。灶王爷就出了个扫尘的主意,来对付这些“三尸”留下的脏东西。嗯,讲究卫生的确可以活久一点。

 

图1:唐代三尸图 | 来源: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三尸虫实际上是人类私欲、贪欲、淫欲的物化之说,“斩三尸成圣”就是“破执”。那么问题来了,人体上真的有“虫”吗?这“虫”真的会留下“脏东西”吗?

 

岂止三尸:比人体细胞还多的微生物组
 

灶王爷讨厌三尸虫,可咱们人身上平均存在着100万亿个细菌,按照人体约含10万亿个细胞来算,咱们身上的“虫”比我们自己的细胞还要多100倍(图2)!这个数据先后在2014年和2016年重新估算过,人体细胞总数37.2万亿左右,人体携带的细菌数量和人体细胞数量之比在3:1~1:1之间,最新的估计在1.3:1,如果再算上病毒,那这个比值可能要重回或超过100:1[1]

图2:人体携带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多丨来源:https://www.toptenz.net/top-10-ways-body-disgusting.php

 

说完之后有点刺挠,感觉这个body不是我的baby了!这个身体到底谁说了算?我是我吗?还是说我只是细菌的豪华房车?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种群称为人类微生物组(Human microbiome)。人体上,肠道和皮肤的细菌种类最多,都携带超过1000余种细菌,其次是口腔达到600余种,泌尿生殖道相对较少(图3)。除了细菌之外,人体上还存在一些真菌、有限种类的古细菌,以及大量的病毒——主要是针对细菌的病毒:噬菌体。不同人,及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体部位,或不同时间点,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群都具有差异,但数量都少不了。


 

图3:人体微生物存在的主要部位及种类[2]

 

人自出生起,就沾上细菌了。一般认为子宫内部是个无菌环境,分娩是人体与细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可以说,产道菌群是母亲送给新生儿的第一份礼物,远远早于温暖的拥抱和母乳(相比之下,大象、熊猫、考拉等动物通过吃妈妈的便便获得这份大礼)。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比剖腹产的新生儿更加幸运,获得了更多有益的细菌。由于环境中微生物几乎无所不在,个人的饮食、医疗、居住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所接触的微生物种群,进而对其身体中的微生物组产生一定影响(图4)。


 

图4: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正下方开始逆时针依次为出生方式、哺乳、压力、饮食、用药、地理环境及年龄阶段。[3]


 

道在屎溺:人体微生物组在做什么?

 

这些定植在人体的微生物一般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有些还与人体有互惠互利的作用。比如人体微生物组可以:①消化难以消化的食物,帮助人体吸收营养。有些微生物还可以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B12、硫胺、核黄素和维生素K。

 

以上的作用是最显而易见的,因为微生物本来就是分解者,代谢类型多种多样。另外微生物还可以③降解有害物质,④促进免疫系统发育,调节免疫反应。不断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研究,揭示了更多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紧密的关联。
 

目前发现,在肠道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等各个方面,肠道菌群都在发挥作用,例如调节免疫稳态,帮助 辅助T细胞 发育,维持肠道 细胞毒性T细胞群 的功能。肠道菌群还有抑制癌症、维护心脑血管健康等功能,甚至还会影响你的行为、心理等方方面面。通俗的讲,呃~屎粑粑除了能逼着我们找厕所之外,还能决定我们爱吃什么,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果然是“幕后主屎”。

图5:肠道菌群发挥多种功能[4]

 

图6:菌群不同成员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抵御病原微生物(来源 | 网络)葵花类似能够营养人体的微生物;豌豆类似可以拮抗有害细菌的微生物;分泌抗菌物质;土豆像是占位关口,不让有害细菌落脚。所有角色的存在都需要玩家的管理,类似锻炼免疫系统。[5]

图7:肠道微生物通过产生内源大麻素调节心情,持续压力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方式造成抑郁症[6]

 

万亿门客:如何让人体菌群更好地发挥作用?

 

小年不仅打扫家里,也要打扫自己。不过,不管怎么洗,我们都不可能消灭所有的细菌,离开细菌我们也活不了。过度的清洗消毒、滥用抗生素、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人类正常微生物组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人体不可能做到无菌,与人体微生物组共处,甚至加以调教,令其为人体健康服务才是正道。肠道微生物是高度动态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群体,每个人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下也不同。在身体健康时,保持合理膳食及锻炼身体就可以保证肠道菌群健康。地中海饮食、植物性饮食、生酮饮食等富含新鲜蔬菜水果的饮食方式更易养成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落。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牵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论文,专门针对中国人群,分析了23种主要致癌风险导致的不同癌种在我国的发病比例[7],其中饮食方面,水果、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而红肉、加工肉类、腌菜摄入过多,是癌症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要想健康,就要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及膳食纤维,并且避免高糖高脂高钠的加工食品。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通过服用益生菌制剂来补充益生菌。

图8: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补充益生菌、服用抗生素,以及粪便移植来进行肠道菌群调节[8]


 

万亿救兵:粪便移植(FMT)疗法

 

接下来咱们了解一下口味比较重的东西,这事儿搞不好可以帮助你减肥:粪便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粪便移植是将健康人类粪便从供体转移给患者胃、小肠或结肠的过程,粪便移植可以帮助重建病患的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目的。在获得健康人的粪便后,经过溶解、搅拌重悬之后,可制成胶囊口服,也可以制成粪便悬浊液制剂,通过鼻胃管或鼻十二指肠管直接输入胃肠道,也可通过结肠管,输入结肠。

图8:粪便移植及粪便悬浊液[9]
 

粪便移植看似难以接受,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我国有悠久的屎溺入药传统,粪便移植在动物医学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某些情况下,比如对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来说,则是保命良药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由肠道致病性艰难梭菌过度增殖并释放毒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肠道菌群失调性疾病。在抗生素无效或疾病反复发作的CDI患者中,使用粪便移植方法进行治疗,有效率高达85-90%[10]

 

此外,粪便移植已经用于其他肠胃疾病,例如结肠炎、便秘、肠应激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症的实验性治疗。

 

健康的便便没准可以造福更多患者,201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粪便银行。

 

个人卫生还是需要搞滴

 

人体微生物组赶不走,还有用,不代表就能放纵。菌群中大部分无害,那是在人体健康的条件下说的,菌群中亦不乏“趁你病、要你命”的“不法之徒”——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在①脱离正常寄居部位,②人体免疫力下降或③菌群失调的情况下,生长不受控制,则可大量繁殖,引发疾病。臭味、瘙痒、腹泻等信号都意味着菌群失调或过度繁殖,需要洗刷刷了。营养丰富、密闭潮湿的环境,更是细菌滋生严重的地方,比如口腔、腋下、阴部、足部等,如果发现异味、红肿、瘙痒等情况,可能需要及时消毒或就医。

 

口-粪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的传播方式,粪便污染水源后造成疾病大流行是过往疫情多发形式,因此监控水源中的肠道菌群可反映水源遭受粪便污染的情况,进而防控传染病。

 

结语

人不可能孤悬于社会,更不可能孤悬于自然,如果你此刻孤独地读着这篇文章,别忘了,还有万亿个可爱的小细菌(以及病毒),在你肠道里,在你皮肤上,在你手上,在你手机上,陪着你。不要暴饮暴食惯着他们,要多吃水果蔬菜,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让菌群们乖乖的。毕竟,你足够强,它们才可能足够可爱,灶王爷才能保你平安。

 

参考文献

[1] Gilbert JA, Blaser MJ, Caporaso JG, Jansson JK, Lynch SV, Knight R (April 2018).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crobiome". Nature Medicine. 24 (4): 392–400.

[2]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icrobiome-graphic-explore-human-microbiome/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B9780128143308000044

[4] https://academic.oup.com/femsre/article/40/1/117/2467665

[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immunology-and-microbiology/gut-microbiome

[6] https://www.eurekalert.org/multimedia/772086

[7]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818%2930488-1/fulltext

[8] https://www.spandidos-publications.com/10.3892/ijmm.2020.4674

[9] https://www.omixon.com/fecal-transplantation/

[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cal_microbiota_transplant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394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