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是一枚罕见的珠宝,耗时十几年才雕刻完成,珍贵异常,曾被著名画家鲁本斯描述成“所有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作品”。它是如何几经转手,最后通过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与亚历山大一世进入了冬宫博物馆,从此成为其镇馆之宝的呢?
 
撰文 | 张羿
 
1 详解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
 
夏天的圣彼得堡又进入了白夜时分,大量游客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他们必去的地方之一就是作为世界顶级综合博物馆的冬宫,这里陈列着无数的艺术珍品与文物,包括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陶罐与雕塑,来自拜占庭的中世纪圣像画,文艺复兴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与提香等人的作品,16世纪至20世纪欧洲各国的艺术作品,当然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的艺术珍品与文物。
 
对于稍微认真细心的参观者来说,一个不可错过的必看展品是一枚公元前3世纪制作的小型宝石雕塑,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Gonzaga Cameo)(图1),它的名字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曾经拥有它的主人,意大利曼图阿的统治者贡扎噶公爵家族。虽然它产自古代埃及,但它的制作时间应是西方古代希腊化时代(在有些文献中又直接根据发音翻译为泛海伦时代,Hellenistic Period,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1年),此时的埃及不仅已被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而且来自马其顿的统治者对埃及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希腊化改造,因此这一作品完全看不出任何埃及风格,如果不了解艺术史,人们会自然地认为这是一个完全的希腊风格浮雕。毫无疑问,它是希腊化时代地中海地区流传下来的最著名艺术代表作品之一。 
 
图1. 托勒密二世与阿尔西诺伊二世肖像(俗称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公元前3世纪,古代埃及出品,高15.7厘米,宽11.8厘米,现陈列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由冬宫博物馆Mikhail Guryev先生提供。
 
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1世纪的泛海伦时代开始时,在硬质多层次不同色彩的宝石上进行浮雕制作这种工艺在地中海世界流行起来。这种艺术创作的中心正是当时希腊化了的埃及港口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正是这里的艺术家在公元前3世纪时将这块坚硬的阿拉伯玛瑙石雕刻成了流传至今的艺术珍品,我们稍微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看出,设计与制作这一艺术珍品的古代艺术家将这块石头本身各种色彩纹理与层级分部发挥到了极致。 
 
有关这一作品表现的人物,历史上有过多种猜测,在1524年曼图瓦女侯爵伊莎贝拉·德·埃斯特(Isabella d'Este)的财产登记文献中,他们被指认为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与他的妻子皇后莉薇娅(Livia Drusa Augusta)。在后来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这对人物又被不同的历史学家指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与他的母亲奥林匹亚丝(Olympias),以及许多不同的其它古代著名历史人物;还有人根据各种装饰细节上的蛛丝马迹将其指认为希腊主神宙斯(Zeus)与他的妻子天后郝拉(Hera)。
 
现代古典学者与博物馆学家通过各方面的研究认为,这个双人侧面肖像浮雕表现的是托勒密二世·费拉道福斯(Ptolemy II Philadelphus)(图1a)和他的王后阿尔西诺伊二世(Arsinoe II)(图1b),后者同时也是托勒密二世的姐姐,他们姐弟二人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的马其顿将领建立的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与王后。古代埃及同胞兄妹或姐弟的婚姻是被法律与世俗伦理道德所接受甚至鼓励的,正是为了迎合这一特殊习俗以便于巩固统治,来自希腊世界的托勒密二世废止了自己的首任妻子而与姐姐结婚来迎合古代埃及的这一特殊习俗。他们姐弟也是夫妻二人在这一作品中将自己神化成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的主神宙斯与其妻子郝拉的形象。虽然是典型的古典式侧面肖像,但我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男主人公那充满激情的面部表情与女主人公那沉静的脸庞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他们二人的面部雕塑利用的是这块玛瑙石表面较薄的两层;我们当然还可以看到在这表面两层下面那深邃闪光的灰色第三层,它不仅构成了肖像的背景,并且制造出王后的面庞似乎部分处于暗影中的效果。 
 
图1a. 古典时代雕像,托勒密二世胸像,青铜雕塑,高27厘米,1754年出土于意大利赫尔库拉纽姆(Herculaneum),制作年代不详,现陈列于意大利拿波里国立考古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摄影师Marie-Lan Nguyen
 
图1b. 阿尔西诺伊二世,托勒密二世时代制造的金币中的人像面,公元前285-公元前246年制作,现陈列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扮成宙斯的托勒密的头发、头盔与护甲用石头最表面的深棕色玛瑙雕刻而成,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层玛瑙石上雕出的头盔上的花环,护甲上的美杜莎(Medusa)头像与象征恐惧的佛布斯(Phobos)头像(图1c)。 
 
图1c. 托勒密护甲上的美杜莎头像与象征恐惧的佛布斯头像,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局部) | 图片来源:作者本人
 
这种玛瑙石的硬度超过了钢铁,在当时的技术与工艺条件下,需要高手工艺师耗时大概1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雕刻完成,因此珍贵异常,是当时托勒密王朝宫廷中奢华生活与艺术品味的象征。这一作品当然也是用于对这两位神化了的埃及王朝统治者的祝福与崇拜之物,它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出了古代埃及希腊化时代的托勒密王朝那优雅而又奢华的宫廷生活。 
 
如果说华贵典雅的艺术性、创作该艺术品所需的时间和难度以及它在古代埃及托勒密王朝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使得这一作品成为流传至今的古典世界中难得的艺术珍品,那么它所经历的传奇收藏历史则更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诱人的面纱,使它成为了我们人类历史上罕见而又充满魅力的奇珍异宝。正如它的别称告诉我们的那样,这块珍贵的玛瑙石浮雕在16世纪就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贡扎噶公爵家族的收藏。1542年,它曾经出现在这一家族中著名的伊莎贝拉·德·埃斯特(Isabella d'Este,1474年-1539年)去世后的财产清单之中,这位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女政治家,曼图阿公国的实际统治者,她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与收藏家之一;17世纪初,著名画家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年-1640年)曾在贡扎噶宫廷中任宫廷画家,在见到这一作品时将它描述成“所有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作品”。在曼图阿继承权战争(War of the Mantuan Succession,1628年–1631年)中,这一珍宝被维也纳的哈普斯堡皇朝的主人所抢夺,放置于他们的布拉格城堡内;而欧洲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1618年-1648年)末期,它又再次被劫而落入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奧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1626年-1689年)的手中,她在将王位传给自己表哥后,将此艺术珍宝随身带到里罗马。她去世后,这一作品在罗马的重要权贵家庭中几经转手,直到1794年成为教皇庇护六世的收藏品。
 
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军攻入罗马,它转入到了拿破仑与妻子约瑟芬(图2)的手中。1812年,拿破仑率63万欧洲联军进攻俄罗斯,结果惨败。1814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图3)带领反法联军攻入巴黎,拿破仑逊位并被流放。但亚历山大一世对拿破仑的家人却照顾有加,可以说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前皇后约瑟芬及其家人。感念于沙皇的照顾,也更希望后者将来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的家人,约瑟芬在沙皇访问其巴黎郊外的马尔麦松城堡(Château de Malmaison)时,将这一无价珍宝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并特意请求沙皇能够照顾自己的家人(图4),尤其是自己的独生儿子尤金·德·博阿尔内(Eugène de Beauharnais, 1781年-1824年)(图4a),后者毫无疑问是拿破仑家族中最有能力的人物之一,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他很有可能会受到复辟后波旁王朝的清算。 
 
图2. 弗朗索瓦·杰拉尔德(François Gérard),《在马尔麦松城堡内的约瑟芬》,画布油画,1801年绘制,高178厘米,宽174厘米,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 克吕格尔(Franz Krüger),《亚历山大一世骑马像》(远方背景为巴黎),画布油画,1837年作,高484厘米,宽344厘米,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4. 威格尔(Hector Viger),《约瑟芬与家人在马尔麦松会见亚历山大》,木板油画,1864年,高59.5厘米,宽75厘米,现陈列于巴黎郊外马尔麦松城堡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4a. 佚名画家,《尤金·德·博阿尔内》,画布油画,1805年绘制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 君无戏言
 
约瑟芬在送出这一礼物后几天就去世了,亚历山大一世没有辜负约瑟芬的请求,在他的安排下,约瑟芬的儿子在自己的岳父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 1756年-1825年)的领地内获得了一块自治领地并被封为洛伊希腾贝格公爵(Duke of Leuchtenberg),后来又被加封为艾希斯特亲王(Prince of Eichstätt)。正是通过约瑟芬与亚历山大一世,这个人类文明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进入了冬宫博物馆,从此成为其镇馆之宝。 
 
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庇护下,约瑟芬的后人博阿尔内家族作为欧洲贵族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在欧洲开枝散叶,将约瑟芬与尤金的血脉融入到了多个欧洲君王与贵族的家庭之中,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这里,我们可以谈谈亚历山大一世以及沙皇罗曼诺夫家族与约瑟芬后人博阿尔内家族的亲密关系,从中体会欧洲各国王公贵族之间因婚姻而联结起来的血缘纽带关系。 
 
2a.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生于1777年12月12日,祖母凯瑟琳大帝给他起名亚历山大,希望他能像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那样建功立业,成为荣耀千古的伟大君王。亚历山大自小跟祖母在一起长大,耳濡目染了凯瑟琳的雄心壮志并接受了后者为他按启蒙主义理想设计出的君王教育。 
 
从古至今,人们崇拜亚历山大大帝,因为他并不只是一位充满英雄气概的征服者(如图5),这位在希腊人眼里来自文明世界边缘半野蛮地区马其顿的君主,由于对希腊先进文明的向往与追求,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将希腊文化传播到地中海与中近东一带的广大地区,成就了公元前4世纪下半期至公元前3世纪泛希腊世界广大地区的艺术与科学事业的繁荣。正是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并希腊化了的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大里亚这一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文明中心,代表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的《几何原本》就是在这一时期的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由欧几里得写成;而各种希腊式的艺术作品,也在此时整个地中海世界达到了高峰,毫无疑问,图1中的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是这一时期的艺术代表作品之一。  17世纪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通过文学艺术又给这位古代希腊勇士披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追求胜利荣耀的同时,他的仁慈与公正毫无疑问代表了欧洲启蒙时代所追求的人性光辉(如图5a),战胜大流士后亚历山大来到前者的营帐,他答应了其家人的请求并对她们真实地予以保护和观照。 
 
图5. 亚历山大对战大流士(局部),马赛克,约公元前100年作,现陈列于意大利拿波里考古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5a. 皮尔·米纳尔德(Pierre Mignard),《亚历山大的宽仁》,画布油画,1689年绘制,高298厘米,宽451厘米,现陈列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b.约瑟芬后人
 
1834年尤金的小儿子马克西米连·德·博阿尔内(Maximilian de Beauharnais, 3rd Duke of Leuchtenberg, 1817年-1852年)作为巴伐利亚王国的军事外交官来到圣彼得堡,在见到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大女儿俄罗斯女大公玛丽娅·尼古拉耶夫娜(Grand Duchess Maria Nikolaevna of Russia, 1819年–1876年)(图6)后迅速坠入爱河。但他们的爱情因为宗教、社会地位与家族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原因遭到了他们两个家族的强烈反对,但马克西米连最终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并成功求婚,但尼古拉一世不舍得自己的女儿远嫁,因此在批准婚姻时附加了结婚后他们要在圣彼得堡安家的条件,因为当时马克西米连并没有公爵的爵位,他很快就答应了这一条件。1839年结婚后,他们住在专门为他们建造的马林斯基宫内(图6a)。 
 
图6. 克里斯蒂娜·罗伯岑(Christina Robertson),《玛丽娅·尼古拉耶夫娜》,画布油画,1841年绘制,高249厘米,宽151厘米,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6a. 马林斯基宫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835年,第二任洛伊希腾贝格公爵奥古斯特(Auguste, 2nd Duke of Leuchtenberg)逝世,因为没有孩子,马克西米连于当年继承了公爵爵位。但他决定生活在俄罗斯,因此将其在巴伐利亚王宫内的公国领地交还给了巴伐利亚王国。后来历任洛伊希腾贝格公爵直到1917年革命前都生活在俄罗斯,而他们的家族成员也不断地有人与包括俄罗斯沙皇在内的欧洲各国王公贵族联姻。俄国爆发革命后,他们家族的一些成员在英国驻俄罗斯大使的帮助下逃离了俄国,今天他们虽然因与平民结婚而失去了显赫的象征家族权势的公爵爵位,但其家族血脉却早已融入到欧洲各国王室之中。 
 
3 美苏冷战期间对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中人物的争论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与以美国-西欧为首的西方阵营展开了被称为冷战的全方位竞争。它不仅包括了军事,也同时包括科学与艺术等各方面的竞争,这一竞争自然也延续到了人文领域的艺术史与博物馆学界。这种竞争有着正面的真正竞争甚至友好的合作与研究,但也有以研究为名义的互黑贬损。比如某位著名英国学者对冬宫中著名的达·芬奇画作的真实性提出怀疑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希腊泛海伦时代流传下来的极其罕见的艺术珍宝,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也自然成了被西方黑的对象。 
 
19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的古典学者与艺术史系教授波利特(J. J. Pollitt)首先提出这一宝石浮雕上的人物应为罗马第二任皇帝第比略(Tiberius,公元前42年 –公元37年)(图7)与他的母亲即奥古斯都的妻子莉薇娅(图7a)。通常艺术史学界与博物馆界的人物都比较礼貌且节制,人们会对这样一个人物确认的论证表示出兴趣,很少会有人立刻对一位耶鲁大学艺术史与古典学教授的研究直接进行攻击。当这一试探没有遇到强烈反对后,这位教授就进一步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再加上一些不太靠得住的有关艺术风格的讨论来得出这一作品为罗马帝国时代制作的结论。由于相当多的精致罗马宝石浮雕流传了下来,因此并没有它宣称的价值。但波利特教授论证的最大缺陷是贡扎噶宝石浮雕中的女性人物与其它流传下来的罗马雕塑或纪念像章、钱币中的莉薇娅并不相像。 
 
图7. 古典时代雕塑,第比略皇帝肖像,大理石和红色角砾岩,制作于罗马帝国初期公元一世纪最初25年,高76厘米,现陈列于冬宫博物馆 | 图片来源:冬宫网页
 
图7a. 古代罗马雕像,莉薇娅皇后,大理石,公元14年-29年制作,高34厘米,现陈列于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 作者本人摄影
 
波利特教授猜测也许被称作“维也纳宝石浮雕”的作品(图7b)才是历史上真正的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当然在维也纳的艺术历史博物馆中,也有人认同这一看法。笔者有幸认真观赏过这两个作品,讲老实话,维也纳宝石浮雕从艺术与制作等多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质量稍低的作品,对于见多识广的鲁本斯来说,他很难会将其认作“所有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作品”。 
 
图7b. 维也纳宝石浮雕,又称托勒密宝石浮雕(Ptolemaic Cameo),泛海伦时代公元前278-公元前269年制作,整体高11.5厘米,宽11.3厘米,现陈列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如今冷战早已结束,波利特对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的所谓讨论也已经几乎没人再去提及,作为罕见的希腊化时代的珠宝与艺术珍品,贡扎噶多彩宝石浮雕依然安静地陈列在冬宫博物馆内,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它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张羿,数学家、逻辑学家,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