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很多人都曾以为,自己闭上双眼就能感受到盲人的世界。
 
然而,光明对应着黑暗,但“看得见”的对立面并不是一片漆黑,反而是一片“虚无的空洞”。
先天性全盲者生来就没有视觉,自然从未见过任何色彩,而他们也根本不知道“黑色”是什么概念。
 
那什么才是盲人眼中的“虚无”?现在用一只手捂住一只眼睛,并用睁开的单眼盯着某一东西。此时,那只被捂住的眼睛看到的,便最接近盲人所说的“虚无”的感觉。
其实,视听障碍者的世界,还有许多我们难以体会的奇妙体验,只是很少有人会去了解罢了。
 
除了盲人的世界不是一片漆黑以外,你有没有想过聋哑人是怎么思考的,他们的脑内也会有一个声音吗?
 
01
 
我们在想事情时,脑海中总会有一个声音出现,即便我们并没有开口说话。有的人认为,这个声音是自己的,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陌生人的声音。但别怕,这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因为这个声音几乎每个人都会有。
 
而科学家,则把这种声音称为“内心语言”(inner speech)或内心独白(internal monologue),属于一种思维载体。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循着这个声音,进行着各种思维活动。而各国人们在脑内自言自语时,都会用到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而双语或拥有多种语言能力的人,则可以在这几种不同的“内心语言”之间自由切换。
那聋哑人的“内心语言”呢?如果天生就患有听觉障碍,从小就不会说话,他们又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总的来说,这主要取决于他的耳聋程度,以及他日后接受怎样的语言教育。
 
对于天生就完全丧失了听力的儿童,即便他们的舌、喉以及声带等发声器官都完全正常,他们也是无法学会讲话的。因为听力,正是语言形成的一个重要组件。正常人说话时,会使用耳朵收集的数据来帮助调节说话的语气,音调和节奏。而婴儿在牙牙学语时,也是边听、边模仿、边自我纠正的。当他模仿一个发音并且正确时,就会立马获得来自大人们肯定的反馈,这样慢慢下去他们就能从掌握一个单词,到一个短语再到完整的一句话了。
但如果一个人压根就听不到声音,自然很难模仿与判断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也几乎无法学会语言。这就是为什么听力受损者会经常出现语言障碍,也即俗称的“十聋九哑”。
 
当然,通过后天艰苦的特殊训练,听力障碍者也是能学会讲话的,例如美国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便是其中一位。她主要通过用手触摸老师和自己的喉咙震颤、嘴巴运动以及面部表情学习讲话,虽然说发音可能有些不准,但基本能让人听得懂的。不过,让全聋者学会发生讲话是异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海伦·凯勒会成为励志传奇的原因之一。
 
 
不过,聋哑人不能用自然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等于聋哑人就没有思维能力。有声的自然语言,确实是思维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人类还可以借助其他方式来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
 
例如,聋哑人除了无法获得语音信息以外,他们其他感官与正常人是完全相同的。通过视觉、触觉等,聋哑人也能接受外界的信息。尽管他们不能说,却也能通过比划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即我们说的“手语”。
 
事实上,“语言”的本质,便是一种“信息”。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视觉语言只要能对大脑形成感知,且大脑能够整合处理,“信息”就能成为一种大脑可以理解的“语言”。而现代聋哑人最常用的手语,便是“视觉化语言”的一种,它具备和口头语言一样的复杂性和表达能力。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手语也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而非另一种语言的简化版。也就是说,手语和普通口语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是相互独立的。
 
 
而懂手语的聋哑人,其思维一般会以手语进行的。是的,他们在想东西的时候,脑海可能会浮现一连串手势动作。
 
这一点,其实从聋哑人的梦就可以窥见一丝端倪。他们在睡着时的手舞足蹈,就有点类似健全人睡着时在讲梦话。而且,有时候即便是清醒时候沉思,有的聋哑人也会不自主的比划动作,这也像正常人在自言自语。
 
更有趣的是,如果让一个聋哑人双手用力紧握住某样东西,并同时要求他们记住一些手语短句,这对记忆效果是具有破坏性的,会让聋哑受试者感到迷惑。这就像让听力健全者在讲话过程中,记忆一些没有意义的短语一样。
不过,相对于先天性全聋哑人,不完全聋的听觉障碍者情况则要复杂一些。那些在后天失聪,或者能通过一些设备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获得听力的聋哑人,他们的“内心语言”则可能会像普通人一样表现为一种声音。而这与他们能听到的声音多少,以及后续学习手语的情况和习惯有关。
 
02
 
其实对大脑的影响程度而言,失聪比失明要严重得多。很多盲人即便无法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但他们在婴儿时期靠听力就能轻松地学会各种语言,并过上相对普通的生活。然而,那些先天性失聪的人,就更加不幸了。
 
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千分之一的婴儿一出生就丧失了听力。除非父母能很早地意识到自己孩子迟迟未开口讲话是因为先天失聪,否则先天失聪者的大脑认知能力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天失聪者的大脑天生就比听力健全者的智力更加低下。相反,这是因为语言对我们大脑功能和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大脑思维能正常运转,会依赖某种形式的语言,它对诸如记忆、抽象思维和自我意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这里的“语言”,指的并不只是健全人能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包括特殊人群使用的手语、盲文等。
也正因为语言和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在那个完全没有聋哑人教育的年代,大家也普遍认为聋哑人会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智力障碍。直到后来,科学家才发现,通过早期的手语学习,他们的认知能力也能发展到与正常人无异。
 
此外,即便是健全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也很可能会对日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是一个从未听过别人说话的正常孩子,也是不可能自己学会讲话的。不少从小就被隔绝的孩童,如“狼孩”等,即便重归人类社会,也很难与人类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例如最极端的例子出现在1970年的洛杉矶,一位名叫吉妮(Genie)的13岁小女孩被发现。吉妮本来是一个正常人。但她的父亲却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母亲则是盲人,而她则是终日被铁链锁住并关在小屋子里。除了得不到一丝关爱以外,她的父母亲也从未跟她讲话,更别提是教授语言了。
 
于是,这个小女孩便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哑巴。即便被救出来后,她的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她却始终学不会说话。即便有一定的词汇量,但她句子依然念得颠三倒四,语法更是一塌糊涂。所以在日常生活,她只能说一些简短词组,且语法经常性出错。
 
而早在1967年,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莱尼伯格(Leneberg,E.)就提出,语言只能在两岁到青春期之间这段关键期学习。一旦超过这段黄金时期,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随着年龄递减,青春期结束后就所剩无几了。尽管关于这段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该定在哪还有争议,但毫无疑问,越晚被诊断出先天性耳聋,他们也将面临越严峻的语言学习问题。
 
如果没有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多小儿听力障碍一般都要拖到两岁之后才被发现,容易错过儿童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
 
03
 
那如果是从未学过手语或任何一门语言的先天性全聋呢?他们又会以哪种“内心语言”进行思考?这部分就只能靠猜测了。
 
有学者认为,对于先天性聋哑人,他们在没有掌握手语之前,其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是包括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各种感官所获得并储存于大脑的信息。通过联想、比较、分析等一系列加工,它可形成反映客观事物共性或规律的思维活动。
 
不少聋哑人在回忆幼年时,都是有具体场景的,就像是在脑海里播放无声电影。只是,因为形象思维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可能会对身边的一些事物感到迷茫或不明所以。而正常人在没有学会语言之前,进行的也属于形象思维。或者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能记得小时候的一些场景,但却无法记得有人说过什么话。
其实就人类的思考机制而言,还有个假说叫做“心语假说”(Mentalese Hypothesis),由Jerry Fodor提出。他认为,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存在着一种内部语言,也即所谓的思维语(Mentalese)。这种思维语并非真正的语言,但作为一种思维的介质它能帮助我们本能的思考,属于一种天赋。当我们真正习得一门语言,也就是学会了把思维语翻译成这种外在自然语言。
 
而聋哑人一旦开始学习手语或文字,就可以将头脑中的形象思维与手势、文字等联系起来。当他们掌握一定量的手语或文字后,其思维载体就会开始转变,从形象思维慢慢转向手势、文字思维等。而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层次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聋哑人能否形成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思维活动。
 
参考资料
 
What does the inner dialogue sound like to someone who was born deaf?.Quora
 
Does someone who was born with a hearing loss "hear" an inner voice?.Quora
 
Ferris Jabr.Getting to Know the Voices in Your Head.Scientific American.2014.01
 
Daven Hiskey.HOW DEAF PEOPLE THINK.Today I Found Out.2010.07.20
 
Genie (feral child).Wikipedia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J].浙江大学学报.2006,36(3):29-36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SME科技故事”。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