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Innorld

曾经“风靡”的屁股针
 

所谓“屁股针”是指臀部肌肉注射。
 

曾经,这种给药方式非常常见,尤其是儿童,几乎没有人没有挨过屁股针的扎,没有“享受”屁股针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感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

在古代,人类平均预期寿命之所以长期徘徊在30到35岁的水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传染和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婴幼儿和儿童的大量死亡。

尽管,工业革命后这种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直到疫苗接种和抗生素广泛应用之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

可以说,疫苗和抗生素极大地改善了婴幼儿和儿童的生存状况。

我们知道,最早的抗生素是青霉素和链霉素,都是在1940年代进入临床广泛使用的。

这两种抗生素——曾经被连在一起称为“青链霉素”,以及后来的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都是注射剂,都需要经过肌肉和静脉滴注给药。

在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广泛使用之前,“打静脉针”非常少用,只有严重疾病,而且通常是住院病人才能使用。

这些抗生素的使用更经常通过屁股针注射给药。

再加上其他一些较为常用的肌注药物,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的广泛使用,打屁股针的确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给药方式。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维生素B1、维生素B12,这两种药物在我国曾经严重滥用,有很多人会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连续接受这两种药物的肌肉注射治疗。

这就是为什么屁股针给人们留下了异常深刻印象的根本原因。

 

注射方式

 

用于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有很多,注射是仅次于口服的第二大途径。

不同注射剂所要求的注射方式和部位也不尽相同,根据注射部位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还有组织间隙、关节腔、腹腔、胸腔、硬膜外或硬膜下(麻醉药)、脊髓腔内、蛛网膜下腔(脑腔),甚至心腔穿刺注射,等等注射途径和方式。

其中,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是最常见的两种注射方式。

 

肌肉注射为什么选在屁股上

肌肉注射之所以最常选择臀部,是因为该部位肌肉厚,只要部位选择适当,又没有重要血管和神经分布,是最适合肌肉注射的部位。
 

臀部肌肉注射具体的注射部位可以这样来确定,在臀部画一个十字,取外上象限的上半部,就可以避免穿刺到坐骨神经造成损害的可能。

 

“屁股针”并没有消失
 

现在,有很多药物既不能口服,也不适合于静脉注射或其他途径给药,仍然只能通过肌肉注射给药。
 

比如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D3,以及黄体酮等油剂注射液,强的松龙、曲安奈德等混悬注射液,以及不能静脉注射的一些水溶性注射液,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2、维生素K1等,只能通过屁股针肌肉注射。

即使是链霉素,仍然是抗结核的主要药物,给药仍然需要打屁股针。

因此,屁股针永远也不会完全消失。

 

上臂上外侧也是“屁股针”常见的注射部位
 

当然,适合于肌肉注射的部位不限于臀部,上臂外侧、大腿前和外侧等部位也适合于肌肉注射。

比如,1年多来全球百亿计的新冠疫苗接种,其实也是一种“屁股针”——肌肉注射,只不过由于使用的药物容积很小,肌肉厚度小一些的上臂也完全“容得下”,而且更为方便,从而主要选择上臂接种。

再比如,用于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急救的肾上腺素,为了抢时间,可以选择更方便的大腿前外侧注射,甚至可以不需要脱衣服,更不需要消毒,直接“摁”上去就可以。

 

屁股针为什么少见了?
 

屁股针为什么比以前少见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变“矫情”了。

 

如上所述,婴幼儿、儿童是接受屁股针治疗的主力军。

 

而屁股针最大的短板就是疼,尤其是一次性注射器没有普及之前。

这是因为,当时的注射器主要玻璃制,而注射针也不是一次性的,都是反复消毒重复使用。

 

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一个卫生室可能只有几支注射器和几个针头,消毒不过就是在铝制饭盒里煮沸一下而已。
 

注射针头反复使用的最大问题是,针尖锋利度大大降低,有些甚至会形成“倒钩”,使用这些注射针头打屁股针,就如同钝刀子割肉,那种“酸爽”任谁都够喝两壶的。

 

结果是,孩子们对屁股针普遍产生了严重的恐惧,给一个孩子打一次屁股针往往闹个鸡飞狗跳。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逐渐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尤其是隔代的祖辈,怎么可能继续忍看他们的宝贝接受屁股针的“酷刑”呢。

 

这就导致大部分屁股针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屁股针“消失”的另一个原因是,打屁股针医生不赚钱。

 

进入1990年代后,基层和个体卫生室经济收入的最大来源是“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之所以赚钱,是因为其价格具有极大的“弹性”;而屁股针,注射的药物单一(通常最多不超过两种),价格透明,而注射费用也非常低廉,打屁股针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这样,医方也主动规避给病人打屁股针。

 

屁股针减少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的药物的确较前明显减少了。比如,主流的抗生素已经从可以低剂量肌肉注射的“青链霉素”换成了大部分不能通过肌肉注射的更新的抗生素。

 

即使偶尔使用青霉素,使用剂量也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单位,而一支青霉素只有80万到160万单位(过去的儿童用青霉素还有40万单位的),根本不可能通过肌肉注射。
 

这样,屁股针自然就减少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还有生老病死”。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27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