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有一位人称“互联网先知”的前理论物理学家,名叫迈克尔·高海伯(Michael Goldhaber)。他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一系列预测:

互联网将完全统治人类社会,美国政治变得越来越无耻,恐怖分子会利用社交媒体干坏事,真人秀节目兴起,自媒体、网红、网络KOL风生水起,转发分享的传播模式成为主流,饭圈文化大行其道……

此外,人们的注意力将被前所未有地分散、操控、利用。

编译 | 桨笃绘

高海伯认为,获取新闻、观点和娱乐的途径太多,超出了人们承受能力,而世界上最有限的资源之一就是人类的注意力——为描述其稀缺性,他借用了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创造的一个术语:“注意力经济”。

迈克尔·高海伯

根据高先知的说法,人们做出的每一个行动,无论是喝咖啡、洗内裤还是刷手机,本质上都是一次交易:把一部分宝贵的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物上。这种交易是零和的,你关注了王大妈,就会忽略刘奶奶。

他在自己发表于1997年的预测文章《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中指出:

在一个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真正的货币将不再是钞票,而是注意力……社会价值观将被重塑,当我们更专注于博取他人关注时,我们就会欺骗他人……

眼下的各行各业,尤其是新闻、政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等等,都高质量地应验高海伯的预测,都竭尽全力地实践着注意力经济。

科学领域当然也不甘落后。

当科学拥抱注意力经济

诚然,注意力经济给科学发展带来了很大助力,例如媒体报道让一些学科和学者更为人所知,能提升科学家和科研团体的声誉,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和职业机遇。

科学从业者追求名利,没有问题;但当流量的价值太大,带给科学家的利益太宝贵,而行业竞争又过于激烈与零和,科学家很可能因为争取注意力而损害科学作为集体资源的价值,破坏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科学和科学家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并非超然世外、不受社会变化影响的存在。五十多年前,有学者预测,随着科学规模扩大,其结构将从社区驱动转向个人驱动,在此过程中,用于定量评价科学家的指标将会越来越多。

过去,评价指标仅限于通过论文被引用次数来衡量同行关注度。

现在,公众对科学家工作的关注会影响其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科学家选择在简历里列出媒体曝光次数,许多博士论文都包含作者成果出现于科普媒体的次数。科学已经拥抱注意力经济,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无论在哪个年代,科学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受关注。而当注意力变成货币后,科学生态系统,包括大学、学术出版以及向公众传播科学的方式等,就都会发生变化。

大学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济市场。因此当注意力经济成为市场主流,大学自然也纷纷投身注意力竞赛。

欧美很多高校的老师现在会被要求“吹牛”,吹自己的工作多么引领潮流,多么解决痛点,从而博取媒体关注。

大学鼓励理科专业老师成为善于自我营销的企业家,到注意力市场上兜售自己。

一篇科学论文的价值与它获得的关注程度有关,这种关注反过来又转化为高校的学术利润——体现在排名和资助上。

学术出版目前由营利性公司主导。来自读者的订阅付费,以及科学团队为发表论文而支付的费用,都是出版商的营收来源;当然,现在又多了“注意力”收入。

出版商会为作者提供营销策略,把他们的论文推上社交媒体、科普媒体和播客节目。以此争取到流量的科学家也能收获名利。

注意力经济如何腐蚀科学

传统的科学传播是怎样的?

科学家先向学界同行传达自己的工作成果,后者会做评估、验证或反驳。通过同行评审、具有影响力的工作会获得更大范围关注,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一部分突破性成果会“破圈”,会被科普被传播,会进入大众读物。

然而,注意力经济改变了科学传播生态。

眼下的学术成果,往往还没在专业小圈子里传播开,有的甚至还没经过同行评审(预印本论文了解一下),就直接向公众发布,并产生影响。很多时候,一些并不重要的发现、不可重复的结果,被包装炒作成值得所有人一读的重大突破。

这种对流量的无节制追求,会让大众忽视——“科学存在不确定性”,“同一科学问题可以有多种假说”,“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更替的”。

上述种种导致了科学领域的几项危机:

结果可重复性危机;被大肆宣传的结果最后达不到要求;科学家之间过度竞争;撤稿率增加。

另一方面,大量言过其实的成果以公共教育为幌子向公众传播。大众很可能感到厌倦,并逐渐丧失对科学的信任。

这就是科学在注意力经济中的悖论:科学家和科学机构当然认为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希望获得外界关注,并以此争取名利,这都无可厚非。但客观来讲,科学界的流量争夺势必破坏公众信任,损害科学作为集体资源的价值。

注意力经济可能将科学推向“哈定悲剧”(又名公地悲剧)——共用公共资源的个体会寻求个人收益最大化而不顾公共资源安危,最终导致公共资源崩溃。

资料来源

The credibility of science is damaged when universities brag about themselves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世界科学”。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