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为一个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知识分子,魏岩寿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展现了传统科研工作者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撰文 | 羊

1900年9月3日,浙江省鄞县(今宁波)的一个绅士家庭灯火通明,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父亲魏伯桢是当地的名流。儿子魏岩寿也打小天资聪慧,考取了上海南洋中学。这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中学,走出过许多了不得的人物。

勤学苦读,光阴流转。自南洋中学毕业后,魏岩寿考取政府公费入日本京都大学化学工程科深造,师从当时日本微生物化学权威喜多源逸教授。

魏岩寿丨来源:百度百科

1926年10月,泛太平洋学术会议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魏岩寿以大学生的身份,作为我国留日学生组织中华学艺社的代表与竺可桢、任鸿隽、翁文灏、胡先骕等中国科学社代表一起参会。

他向会议提交了第一篇研究报告,《两种新的致东方木结构房屋腐朽的霉菌》 (Two new kinds of mould putrefying wooden houses in theorient)。直到目前,这仍是我国关于非医学微生物学的第一篇试验研究报告。他的研究从起初,就致力于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1927年,魏岩寿毕业回国。彼时正是风云突变波涛汹涌的局势,“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浩浩荡荡的国民革命烈火从广州卷向长江流域。

由于父亲的原因,魏身上流淌着革命军的血液,他当即加入北伐的号召,在国民革命军的技术单位服务。然而,一如历史书上所写,由于反动派的搅扰,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他自此专心学术研究。

中国第一篇Science

1927年,魏岩寿就职于上海国立卫生实验所,担任研究员。

此后,他兼职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工作,带领学生们从事我国最早的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和研究工作。

屋外正是国民政府统治下的风雨飘摇之际,科学界里出现了石破天惊的大事。

1929年美国Science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大洋彼岸的文章,题为“A new species of mono-mucor, mucor sufu, on Chinese soybean cheese”。海内外轰动,Science这个顶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而这篇文章正是魏岩寿的手笔。

来源:Pubmed

魏岩寿发现了中国豆腐乳中一种新的单孢霉菌物种 Mucor sufu,它的菌丝能够渗透到豆腐乳的中心,将其转化为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腐乳。此外,研究还发现,这种单孢霉菌在浙江省和江苏省生产的豆腐乳中都存在,这在历史和生物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毛霉丨来源:WikiPedia

文章还提到了Puccinia graminis锈菌的异交性研究,以及Puccinia helianthi锈菌的异交性证据。

这是我国第一篇用现代科学方法详细记述腐乳制造过程的论文。

来源:文参考献

他分离出的拟青霉种类还受到了青霉菌专家汤姆(C.Thom)的关注。汤姆在 1930年出版的《青霉菌》The Penicillia)专著中,收录了这一新发现的拟青霉种类。这进一步证明他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深厚学术造诣。

大丈夫以学识卫国,如此而已

1931年,魏岩寿与他的学生方心芳一起,开启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他们的目标是深入探索中国传统食品酱油的发酵过程,并尝试从中分离出关键的微生物菌种。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魏岩寿带着方心芳日夜研究、分析,最终成功地在酱醪中分离出了数种酵母菌。这一发现标志着中国科学家首次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工业微生物菌种。

这一开创性研究不仅为中国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球发酵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

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有识之士的研究总心系家国天下。

抗战期间,为了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作为中国酒精厂总工程师的魏岩寿,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革新。在炮火轰鸣的艰难环境中,他成功为国家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宝贵的能源。

魏岩寿利用甘薯作为生产酒精的原料,并采用纯种酵母菌发酵,大大提高发酵效率。这种创新生产方法不仅解决了战时物资短缺的问题,还开辟了中国酒精生产业的新篇章。

他领导的酒精厂在当时大后方起到了示范作用。

据史料记载,魏岩寿在四川内江建立的酒精厂在1942至1944的3年时间内,生产了约1万6千千升酒精,占资源委员会提供给抗战所需酒精的13.8%。

这个数字至今提起仍令人惊叹!在那个生产条件极端困难的时代里,每一升酒精都是战略物资,关系前方的战事调动,更是一个个军民性命的保障。

中国科学的开拓者

魏岩寿,中国第一代现代微生物学家,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用一身学识写作15卷巨著《应用微生物图谱》,将各类微生物知识娓娓道来,为科研、教学乃至产业部门提供重要参考。

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我国传统发酵技术,并以此为己任。作为研究腐乳最系统、最深入的科学家,他在1968年完成的腐乳研究《技术总结报告》,在当时具有最高水平,直到如今也是有关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为一个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知识分子,魏岩寿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展现了传统科研工作者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魏岩寿生平除读书做实验外,无任何嗜好。

这种专注与执着精神令人敬佩。他的学生于70年代在美国建立了魏岩寿教授基金会,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并奖励优秀学生,这是对魏岩寿最好的纪念与传承。

在魏岩寿去世5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能在中国台湾的市场上见到他当年开发的几种酒品,如绍兴酒等。一口入喉,好似耳边又传来当年的炮火轰鸣

参考文献

[1] 青宁生. 我国首位在 Science 上发表论文的微生物学先驱 —— 魏岩寿 [J]. 微生物学报,2006,(04):509-510.DOI:10.13343/j.cnki.wsxb.2006.04.001

[2] https://cn-ferment.com/news/show.php?itemid = 771&page =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D%8F%E5%B2%A9%E5%AF%BF/9806165#reference-1

[4] http://www.cnjiuzhi.com/baike/2324.html

[5] https://seuaa.seu.edu.cn/2008/0114/c1671a25628/page.htm

[6] https://mp.weixin.qq.com/s/JrwkL2 Gr0t7B4Bry9C-MYQ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生物学霸”。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