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中国科学报》的记者就社会上很多人议论国内高校毕业答辩“答而不辩”的情况采访我,还提到学生总结“论文答辩,疯狂道歉”的毕业答辩“八字箴言”。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不过笔者的看法与一般看法有所不同。这里笔者将对记者的回答全部贴出。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中国科学报》最近推出的相关采访,可能会听到很多好玩的意见。如果大家就有好玩的看法,也请留言交流。

 

撰文 |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1. 作为导师,您肯定参加过不少学生答辩会,总体感受是什么?您认为学生答而不辩的说法成立吗?您印象中有没有比较深刻的学生毕业答辩?请您讲讲当时的场景。

 

我参加过许多不同级别的学生答辩会,也参加过国外高校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总体感受的确是国内答辩会比较平和,而国外答辩会的“火药味”要浓一些。但总的来说,国内答辩会尤其是著名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虽然中规中矩,还是完成了答辩会应有的任务。

 

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仪式的性质,并非外人以为的“生杀予夺”的环节。这一点在国外也很常见。更重要的把关质量的任务,主要在答辩之前的匿名同行评审、论文查重、导师把关以及其他培养环节完成。答辩之后,也还有学位论文修改环节。

 

走到最后答辩这一步,表演的味道很浓,培养学术共同体意识和传承学术神圣意识等仪式方面的目的更加彰显一些。所以,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不可马虎,应该办得隆重,把各级在读学生都要召集到一起。

 

有一次,我在欧洲参加过一次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大家都穿着传统的、中世纪味道的服装,老师还带着假发,答辩全程还有很多类似教会活动的华丽仪式,就一个博士生答辩半天,答辩之后还按照传统举办招待会。对比国内,深感咱们的“朴实无华”。当然,别人培养的博士生少,有足够的仪式经费。

 

当然,答辩会上答辩委员会与答辩人之间的问答,必然会成为“围观群众”指点议论的对象,体现出双方的学术水平和抗辩能力。这也是答辩会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

 

至于其他性质的答辩会,比如评奖评优评项目的学生答辩会,因其目标不同不一而足。答辩当然很重要,是重要的考察内容,但更重要的是申请人提交材料中体现出的“硬实力”。

 

2. 关于毕业论文答而不辩的现象,此次采访中,学生们认为原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不用辩,本科生搞研究是极少数,只接触领域基础专业知识,不具备研究能力,修完学分,考试过关就行了;2)不会辩,对于自己的论文本身并没有吃透,只是为了完成毕业任务,或者学生本身不具备足够能力,无法严谨、有逻辑地把问题说清楚,或是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但没有争辩的口才;3)不敢辩,担心一旦辩驳,被答辩老师认为认错态度不端正,打低分,甚至通不过;4)不愿辩,大部分人上大学是为了找工作而不是继续学术钻研,过去没有学习深入知识,未来不准备研究,中间却插一个研究任务。您如何看待学生们为“答而不辩”辩护的这些“理由”?在您看来,这些答而不辩现象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在国内,学生们“答而不辩”很正常,平时上课学习中大家普遍不爱说话。现在各大高校强调教学中的互动环节,这一点施行起来常常让教授很头疼,因为学生们不吭气,没问题,没观点,搞“沉默是金”。

 

中国人历来不爱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大约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性。原因很复杂,比如从小就被告诫祸从口出,从小就没有演讲方面的训练和机会,比如信奉闷声发大财、不要当面争论“伤面子”等。不光大学生如此,从官员、商人到老百姓,莫不如此。

 

整个中国教育应该加强学生演讲口才方面的提升。说实话,现在中国人不仅不爱公开说话,而且说话太“糙”,缺乏文气。

 

3. 您有看到过学生因为答辩不通过而被延期的情况吗?您如何看待高校基础教育与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

 

虽然极少,还是存在这种情况。以前研究生学位论文没有教育部平台的匿名评审环节,往往是单位自己找人评审,如果导师把关不严,就可能出现论文很差的情况,此时就让答辩委员会委员很头疼。

 

匿名的同行评审环节很好,起码可以把一些明显很“水”的论文给拦住。当然,也可能出现由于专业不熟悉等原因导致的“误伤”。但是,可以设置匿名评审之后的申诉环节给“捞”回来。

 

就学生培养而言,各大高校的确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制造各种机会或任务让学生开口。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中,要安排必须完成的助教、教学环节,专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习惯。

 

4. 您认为毕业答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如果说只讲一条国内毕业答辩会的提升意见,我觉得是应该多拨经费,多花时间,认真对待,隆重举办,不要“萝卜多了不洗泥”,随便就把学生“打发”了。

 

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第一就是研究能力要合格,这一点最重要就是完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所谓学位,意味着此人在新知识生产方面做出的贡献,达到学术共同体认可的标准。没有创新出新的知识,其他方面再突出,都不是合格的研究生。所以,学历和学位是分开的,学历表示你修完了所有课程、通过了各个培养环节并达到合格标准。

 

5. 其实不只是毕业答辩,在很多讨论场合,不少观点都认为,中国学生不爱提问题,不爱辩论。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6. 对于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中流行的答而不辩现象,您有个建议?

 

这两点前面我已经说了。

 

我也建议学生和导师多注意学生的口才问题。如果今后继续从事学术工作,很多场合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答辩、上课、开学术会议等,所以在读书期间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作为导师,如果把学生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接班人培养,就应该要帮助和督促学生提高表达能力。这一点,我这几年是非常注意的,专门跟每个学生讲这个事情。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不好为师而人师者”。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384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