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Adam Ruben(Science专栏 "Experimental Error"作者) 编译 | 麦田
 
Adam Ruben, Ph.D., is a practicing scientist and the author of Surviving Your Stupid, Stupid Decision to Go to Grad School and Pinball Wizards: Jackpots, Drains, and the Cult of the Silver Ball.
我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时候是不是很迷茫,我就先直说了,我真是啥都不懂!我有着一肚子的问题,比如说我应该读些什么文献,我们怎么订试剂,还有我最想不通的一点就是为什么我问同实验室的他们还有几年能毕业的时候他们都笑了?
 
你可能觉得这些问题问导师就行,毕竟当年的你被他响当当的学识、为人和基金所吸引,选了他当导师,从此以后当然听老师的就好了。你想象中的日子可能是这样的:导师拥有着无限智慧,慷慨地播撒给我们,我们这群研究生跟在后面努力捡拾智慧的麦穗,直到导师认为你可以出师了或者该给实验室腾地方的时候你就毕业了。
 
星球大战里的尤达大师曾经说过:“总是两个,不多,不少,一位师父,一位学徒”。然而不管是星球大战还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实际情况总是要复杂的多,就像电影里后来基斯特的一句经典台词:“这太神奇了”。
 
在学术界,这个“不多不少”的画面就像是导师会在实验室里手把手给你做示范,对你悉心教诲,晚上就睡在角落里的干草床上,直到多年以后,导师双手背后并后退一步,开始看着你上手,继续捍卫他的科研成果。然而,这幅画面简直太假了。
 
首先,你的导师要指导的可不止你一个!你的实验室可能还有博后、本科生、研究员、技术员,尤达大师的话都得改成“总是四到二十,一位师父,一群徒弟”,还是一群水平不一、大部分勉强糊口的徒弟。你的导师别说每天对你悉心教诲了,你可能一连几个星期都压根跟他说不上话。许多实验室都是这样,没有十分重要的事情不要麻烦导师。比如说,你总不能跑去问导师我的实验该加多少镁,但是你如果因为镁加太多着了火倒是可以去问问导师该如何灭火。
 
其次,虽说你的导师是负责训练你,但他的时间也有限。你的导师要忙着写基金、教课、监督实验室进度、发表文章、出去开会、保持愤怒等等,一般只花时间训练学生的导师实验室可能压根开不长。
 
再说,导师很少会自己做实验,所以名义上他是你的指导老师,但让他在实验室埋头实验是不现实的,他很可能把你指派给刚好离他最近的一个博后。
 
最后,睡在干草上也太痒了吧。
 
所以,当你的导师并不指导你的时候(具体原因其实无所谓了),你应该知道你还能从哪里得到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其实还有别的渠道:
 
高年级的研究生
 
比你高几届的师兄师姐可能会拥有你需要的智慧,他们毕竟比你早几年,经历过你正在经历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人的建议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他们真的那么有洞察力的话,可能也就不会还在这了。有些低年纪的学生就出过洋相,听了别人的建议,一个劲地在找乍一听可行但压根不存在的东西。
 
博士后
 
如果你实验室的博后是日后想当PI的博后,那他们必须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所以尽管去请教他们吧!他们指导你的同时你也帮助了他们,万一他们不擅长,也别担心,一般当不成PI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擅长指导而是就业行情不太好。
 
研究员
 
先解释一下,这里的研究员是介于博士后和PI之间的一级,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跟你的导师水平差不多,只是暂时还不具备招学生、申基金的机会或者没有终身教职。你可能想不到要去问他们,但他们才是实验室里经验最丰富的,可能和你的导师一样经验丰富,唯一不同的就只是自己还做实验而已。
 
本科生
 
向同实验室的本科生寻求解答足以表现你多么不在乎等级,坚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但他们可能会受宠若惊,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你有可能接下来的一年都得躲着他们追着给你支招。
 
Google
 
如果你的课题遇到了问题,而你已经无人可问或者太内向还不好意思问别人,不要害怕,google可以做你的导师,你可以查到任何事情!这个方法真的非常好使,而且google有自动填写的功能,简直就是我课题急救时HMO和PPO选项的完美结合。
 
(译者注:在国外,购买医疗保险时可以选择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或者PP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前者须固定一名医生经手你所有的医疗过程,而后者你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每次就诊的医生。)
 
其他老师
 
也许你觉得向其他老师求助像是背叛,万一某天那位老师悄悄地告诉了你的导师这件事就惨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可以告诉你,这样做没毛病!你想想,大不了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对方拒绝了嘛,说不定他们还会说,“来,这是一个亿,拿走不谢”。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这就是加长版的“不要向你的导师求助”嘛,对,我就是这个意思。研究生学习阶段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不敢求助,向导师之外的人求助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难,但你要学会迈出这一步。
 
不要以为这样到处求指导是我的一家之言,科学家们可是严谨地研究过的,还发表在了上个月的PNAS上,他们发现生物学博士生的技能发展和他们跟高年级学生和博后之间的积极讨论密切相关,而非导师对他们的指导。这可是正儿八经有文章可查的研究(译者加:题目为Postdocs’ lab engagement predicts trajectories of PhD students’ skill development),嘿嘿,科学家真是什么都会拿来研究。
 
所以,如果你正在研究生学习道路上苦苦挣扎,不知道向谁求助,开始考虑一下导师之外的人选吧。开始建立你的求助网,一旦你得到了帮助,也要努力成为别人求助网的一员。最后,就像星球大战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一样,你会感慨道,“这太神奇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BioArt植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9/11/experi-mentoring-where-turn-when-your-pi-can-t-hel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