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辑 | 杨凌 陈航 韩若冰
 
1 最低工资增加1美元,自杀率或可降3.5%-6%
 
《流行病学和社区健康》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最低工资增加1美元,对于只拥有高中或更低学历的人群来说,自杀率有可能降低3.5-6%[1],这种效应在高失业率的年份表现得更加明显。
 
报告指出,2017年,全美有47000起“可避免的”自杀死亡,其中五分之一(19%)的死者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相比1999年,2017年美国有半数州的自杀率上升了超过30%。
 
自杀往往伴随着个人的财务困境,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一些经济上的干预会对自杀率产生什么影响,比如最低工资政策。
 
为了揭示这一影响,研究人员收集了美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从1990年到2015年间的失业率、自杀率(自杀年龄在18-64岁)、州和联邦最低工资的差额等数据。
 
在这26年间(1990-2015),全美各州有478次最低工资调整。在1990年,36个州的最低工资等于联邦最低工资,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是21个州。
 
在1990年到2015年期间,拥有高中和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有39.9万人自杀身亡,而拥有大专和大专以上学历自杀身亡的人数是14万人。
 
研究结果预测,在18-64岁且学历在高中和高中以下的自杀人群中,最低工资若增加1美元(时薪),自杀率可以降低3.5-6个百分点。但对于大专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则没有这种效果。
 
最低工资和自杀率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受到各州不同失业率的影响。当失业率很高的时候(大于6.5%的失业率),较高的最低工资对应着较低的自杀率;但当失业率低的时候,高的最低工资对自杀率的影响很弱。
 
基于这一模型,研究人员计算了在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高峰期后发生的自杀事件,从2009年到2015年,年龄在18-64岁的低学历人群中,若最低工资提高1美元,自杀人数会减少13800人;若最低工资提高2美元,自杀人数会减少25900人。
 
而在从1990年到2017年的28年间,如果最低工资增加1美元或能避免27550起此类人群的自杀,增加2美元或能避免57350起自杀。
 
这项研究是基于对数据的观察,目前还不能说建立了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研究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宗旨:国家政策若能够提高那些低教育低工资人群的生计水平,那么就能减少他们的自杀率,这些人往往属于心理健康高风险人群。而在经济不景气的高失业时期,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预防自杀显得更重要。”
 
[1] Kaufman J A, Salas-Hernández L K, Komro K A, et al. Effects of increased minimum wages by unemployment rate on suicide in the USA[J].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20.
 
2 科学家首次捕获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气体的最详细图像
 
在离地球4亿光年的蛇夫座中,两个星系正在碰撞,形成一个我们称之为NGC 6240的星系。在碰撞过程中,两个越来越大的超大质量黑洞逐渐产生,并有可能合并成一个更大的黑洞。为了了解NGC 6240内部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测量这些超大黑洞的质量,详细观察黑洞周围的尘埃和气体至关重要。一个包含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等24个科研机构在内的国际天文学家小组,使用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 (ALMA) 首次捕获到这个正在合并的星系中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气体的最详细视频图像[1]。
 
[1] https://public.nrao.edu/
 
3 化妆品引起皮疹的新解释
 
化妆品和护肤品中的多种常见成分可能造成皮肤的过敏反应,但这一过程是如何引发的仍不明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新研究提出了一项可能的解释[1],即这些化学物质会取代皮肤细胞中的天然脂质分子,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一种瘙痒性皮疹)。
 
当免疫系统的T细胞将某种化学物质识别为异物时,便会开始过敏反应。微小的化学物质无法被T细胞直接识别,需要与较大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对T细胞可见。
 
研究者怀疑,朗格汉斯细胞(皮肤外层的免疫细胞)中富含的CD1a蛋白分子是“罪魁祸首”。CD1a分子通常与皮肤自身的天然脂质相结合,这些脂质形成了阻止CD1a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物理屏障。
 
秘鲁香脂和法尼醇是护肤霜、牙膏和香水等的常见成分。研究人员对人体细胞进行了组织培养,发现法尼醇等物质可以藏在CD1a的内部通道,从而取代与之结合的天然脂质。这种取代使CD1a表面对T细胞可见,从而引起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一共确定了十几种可通过CD1a激活T细胞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包括法尼醇以及秘鲁香脂中含有的苯甲酸苄酯和肉桂酸苄酯。
 
共同领导研究的Annemieke de Jong称,这些发现为后续研究铺平了道路,有望在未来确认过敏患者的发病机制,并设计相应的反应抑制剂。
 
当前,阻止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唯一方法是识别并避免接触致敏化学物质。将来,通过将竞争性脂质涂在皮肤上以取代触发免疫反应的脂质,有可能成为阻止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新疗法。
 
[1] Nicolai S, Wegrecki M, Cheng T Y, et al. Human T cell response to CD1a and contact dermatitis allergens in botanical extracts and commercial skin care products[J]. Science Immunology, 2020, 5(43).
 
4 打破神话!补锌补叶酸不能改善男性不育
 
锌和叶酸是两个通常被认为对男性不育有治疗效果的营养补充剂。
 
犹他大学健康和医疗中心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合作的一项研究表明,锌和叶酸并不能提高怀孕率,以及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这项研究是目前为止对这类补充剂最有力的否定。该研究由NIH的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NICHD)的Eunic Kennydey Shrive领导,结果发表于医学类顶级期刊JAMA[1]。
 
很多生殖补充剂包含锌和叶酸盐。锌在精子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叶酸能帮助精子DNA的合成。相关的营养补充剂厂商鼓吹产品成分包含锌和叶酸,能够提升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然而,这一研究表明这类产品不存在此功效。
 
研究人员招募了来自盐湖城、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艾奥瓦城的2370对打算接受备孕治疗的夫妇,并把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成员每日服用补充剂,其中含有5毫克的叶酸和30毫克的锌,而对照组服用的只是安慰剂。实验一共进行了6个月。女性则被测试人员要求从实验开始的连续18个月里,通过调查问卷反馈怀孕相关的信息。
 
从出生率看,研究人员没有看到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有404名婴儿出生(34%),对照组有416名婴儿出生(35%)。两个组里的男性精子数量、活力、形状等也相近。但是,实验组的男性却比对照组有较高的破损精子DNA占比。过往相关研究表明这种DNA碎片化现象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孕。实验组的男性也有更多关于腹痛、恶心、呕吐和其他肠胃症状的抱怨。
 
“这一大范围随机试验表明含锌或者叶酸一类的营养补充剂根本不能提升怀孕的几率,相反还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犹他大学健康生殖和内分泌主任,这一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C. Matthew Peterson说“男性保持健康的饮食就可以维持生殖能力,完全没必要为了提升精子活力而吃额外的补品。”
 
[1] Schisterman E F, Sjaarda L A, Clemons T, et al. Effect of Folic Acid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Men on Semen Quality and Live Birth Among Couples Undergoing Infertility Treatment: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20, 323(1): 35-48.
 
5 福岛十年:人类活动对动物种群的影响大过核辐射
 
距日本福岛发生核泄露事故已近十年。佐治亚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的证据表明[1],尽管存在放射性污染,但目前福岛整个核撤离区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仍然十分丰富。
 
研究团队确定了三个研究区域,共106个相机站点,收集了超过267,000 张野生动物图像,记录了野猪、日本野兔、猕猴等20多个物种。三个区域包括:无人的高污染区;限制人群的中度污染区;允许人群居住的低污染区。
 
在120天内,照相机共捕捉到超过46,000张野猪图像,其中有超过26,000张是在无人区拍摄的,约13,000张是在人群限制区拍摄的,而在人群居住区的仅约7,000张。在无人区或限制区种群数量更多的动物还包括浣熊、日本貂和日本猕猴等。
 
团队成员、福岛大学的Thomas Hinton教授解释说,研究结果并非是对动物健康情况的评价。该研究旨在了解放射性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影响,而以前的大多数研究都在探究对单个动物的影响。
 
研究者称,尽管没有核撤离区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先前数据,但因为与人类居住区的距离较近且景观相似,无人区成为该研究的理想控制区。
 
该团队还评估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区域与道路的距离、相机记录的活动时间、植被类型和海拔高度。
 
野生动物学家James Beasley说:“基于这些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水平、海拔和栖息地类型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而不是辐射水平。”
 
研究还表明,无人区大多数物种的活动模式与已知的一致。夜间活动的浣熊在夜间更活跃,而日间活动的野鸡则在白天更活跃。然而,无人区内的野猪比人类居住区中的野猪在白天更活跃,这表明它们在没有人类的情况下可能会改变行为模式。
 
[1] Lyons P C, Okuda K, Hamilton M T, et al. Rewilding of Fukushima's human evacuation zone[J].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0.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