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颜宁

3月30日 周一

眼瞅着美国确诊人数破14万,纽约州近6万,小小的新泽西破万,我屯所在的Mercer County破200,紧邻的Middlesex County近1000,敝校确诊人数高居美国所有高校No. 1,我那如镜面一般的淡定,咔嚓,出现了一丝裂痕,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危机到来了!

可又能做什么?种种油菜花、发发小蒜苗,吃饭对着家人吃播,日子似乎也没啥区别。

于是仔细考虑我身边的风险:不出门,连加油都省了,目前唯一的风险来自前两天从Whole Foods点的快递,就这么几个水果,用得着给我包这么多纸袋子么?我开着脑洞想风险:

据我观察,在美国大家太爱用口水,比如粘信封(因为这个,我都是把邮件先放几天再打开),比如用手指蘸口水翻书......那同理,在用保鲜袋装食材的时候,会不会哪个工作人员沾着口水搓一下紧贴着的薄膜塑料袋哪?然后ta们在取水果和蔬菜的时候戴手套了么?会不会有病毒沾到水果表面了呢?

啊,这么一想,忽然发现了我接收操作中的一个漏洞:虽然收到快递以后,我是拿着Clorox Wipe擦了外包装纸袋、擦了装果蔬的薄塑料袋,但是,直接就把这些塑料袋扔进冰箱了。4度是很适合病毒保持活性啊,糟了,会不会对我冰箱里的其他食物造成污染呢?

于是赶紧给我们117打探她们怎么对付生吃的水果。答复:拿56度热水烫一烫;或者不买不吃。于是真心觉得自己种菜种瓜才是王道。难道真的要启用洗涤灵洗水果模式?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又想起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个Amazon的快递员往包裹表面涂口水,被收件人家里的摄像头逮个正着,这是什么变态心理啊!但是也一个激灵,赶紧给朋友们发信说:收到包裹先消毒,或者放置几天再打开。

没事开脑洞找漏洞,也挺好玩的。

现实中最大的困境是一个访问学生到期,本来定了3月31日的机票回国。我之前就劝她要不要延期,避免在飞机上感染,以及回国隔离那么长时间,其实也不方便;但她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久,真是归心似箭了。26日看到新闻,开始实时盯国航通知,28日(不出我所料),航班取消,未来一个多月都没有航班。其实她的生活倒不是问题,但关键是在美国签证即将到期,弄不好就是非法居留了。赶上周末无计可施,明天(哦,今天)希望能尽快解决吧。

最后,虽然纽约人数多,这只是表明了检测的多;如加州,6万人等着被检测,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大家还是都要自个儿小心。

3月31日 周二

突然发现今天是2020年第一个季度的最后一天了,现在每天浑浑噩噩,困了不论天光躺下直接睡,经常记不得是几号星期几。

这第一个季度明明过得很慢、很煎熬,可是一下子到了季末,回头瞥一眼才发现时光依然在飞逝,没有为任何人停留。

新冠夺去了全球数以万计的生命,可是昨天看到的统计却是关于隔离禁足减少了车祸、使空气质量好转,从而救回了人命,令中美两国目前的总体死亡数都低于往年……这难道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界中的我们就只能学着过一个个的坎, 在一个个挑战中适应着往前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太习惯了过去舒适方便的生活,想来这本是一种奢侈,不该想当然。

前不久,Science的主编发了一篇社论,说过去诸多的危机都不是科学研究能够立即给出答案的。是的,科学研究本来就有客观规律,急不得。现在,发达的社交媒体能让第一手的靠谱或不靠谱的科研信息总是在第一时间就呈现在公众面前,很多时候片面放大了科学本身的意义,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

说来,尽管过去几个月有关新冠的论文如雨后春笋,但是对新冠病毒传染性的理解依旧是太有限了。因为基础知识少,各种防护指南也不一定就靠谱,有的太松有的太严。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就是说得知道事物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准备啊。

这场危机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内容。第二季度,世界是否可以重启?

4月2日 周四

一直觉得我日常是大大咧咧的,但事实证明,做科研的严谨是可以渗透到方方面面,就比如选昨天出门这件事(也可能纯粹是闲出来的)。

1. 一位博后经过多次观察,告诉我们每周四美东(本地的中国超市)上货,货源比较充足(事实证明,不一定,这个观察可能是非疫情的状态);

2. 既然做了那么多心理建设出趟门,做好了把所有衣服立即洗一遍的准备,那自然要一箭多雕啊。所以我一直在看天气预报,就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稍微做点户外运动。

所以选择昨天出门购物,那是天时地利人和都考虑在内滴。

九点一到,紧张又雀跃滴出门了,装备:手套、口罩、酒精干洗凝胶、消毒湿巾。

到了美东,发现车不太多,稍稍松口气;戴好口罩手套,拿湿巾擦购物推车。一进超市,放心了,触目所及,没几个人,并且都戴着口罩;两位收银员,在口罩手套之外,一位戴着大塑料面罩,一位穿着一次性雨衣。

但是一看货架,我的心态瞬间崩了,商品明显只有之前的一半左右啊!连小油菜西洋菜都没有。事实证明,这种心理暗示很糟糕,我本来只打算买半车的东西,结果买了两车。而一个小时之后的事实又证明:第一次这么早来超市的我显然不知道超市的上货时间(或者说疫情期间的上货时间),10点半以后货物源源不断上架。

就说两个观察:

1. 我不晓得现在其他超市什么情况,去中超大家的防范意识都很强,购物者基本都戴着口罩,也特别在乎保持距离,大家都会彼此闪避;我只遇到一位妆容精致的老奶奶,不仅不戴口罩,而且我选菜的时候,她直接凑过来,吓得我落荒而逃;另外一位结账的时候,为了茄子到底1.99还是1.29在那跟收银员纠结了5分钟。我被她搞得特紧张:您要是有强迫症,麻烦先戴上口罩好不好?在她之后结账,我把信用卡用消毒湿巾擦了半天才敢收起来。

2. 我有点不厚道地想笑喷,竟然有两位大兄弟,真的是两位不同的我没看错,都戴着口罩,但是头上还顶着个大塑料袋。不是嘲笑啊,就是觉得形象太卡哇伊了

但是在外面看到一位大姐的口罩被风一吹,最外面那层飘起来,有点点心酸,估计是用了很多次了。

第二件事是加油。其实最近没怎么开车,根本不用加油,但是本着出一次门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就顺道拐进去。油价降了15%了吧。因为上次跟加油小哥说话害我开窗5分钟之后咳嗽一星期,这次是一直戴着口罩。让我很惊喜的是,加油小哥是戴着N95和手套的,这下放心了。

第三件事实在太开心了:春日暖阳下的校园不见人影只闻鸟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松鼠跳。就一个词:惬意。

我慢跑快走了一个小时,把喜欢的花树们慰问了一遍,发现了一株新的黄玉兰。这一个小时大概遇到了20个人,一半锻炼的,两三家带娃的。大家都特别严格滴执行social distancing,老远就避开,但都很友好滴用微笑打招呼。除了我戴着普通口罩之外,有一对看起来像老教授的夫妇都戴着N95。

这两天口风急转,开始认识到口罩重要性了?我都懒得评论了,我们@返朴年初的口罩科普都是基于早就发表的研究论文啊,怎么现在英文新闻里才提到这些研究呢?我还是很腹黑滴觉得可能是口罩的供应情况有所好转了。

一路听NPR:美国申报的失业人口从上周的330万一下子多了660万,还有很多没失业的也都低薪维持;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十几年前如果失业,一个家庭的存款还可以支持一个月,几年前只能维持两周了。这次疫情带来的危机相当深远,可能真正的危机还没有开始。

 

颜宁/摄

4月6日 周一

最近被Fauci圈粉,但这么一位学者也被妖魔化、被攻击、被不懂医学的所谓经济学家质疑不支持Trump推广氯喹的动机...... 比病毒更毒、更无孔不入的是阴谋论。不过是无知无识无所适从,找个靶子发泄愤怒。我挺喜欢Fauci以及国内在疫情期间几位说话掷地有声的医生,因为他们坚持不说假话,或者不说话。学者需要的就是在自己的知识区间里面讲真话,不管好不好听,不管是否政治正确。国家设置CDC、卫健委等职能部门,是要提供尽量科学客观的建议预警,任何时候都不要本末倒置。

过去几天看Johns Hopkins的新冠地图,这里更新比一般的网站都快,此刻全球统计出来的新冠确诊已经超过130万,但是考虑到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或者不具备条件检测,再加上无症状感染者,也许实际感染者已经破200万了吧。死亡人数统计出来的是73703,打出来是冰冷的数字,背后是破碎的家庭。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数字到底在几位数才能终结……

可能最近唯一的好消息是访问学生的身份问题解决了。所有受疫情影响滞留的访问学者签证都延期两个月,不过我们学校的规定是DS2019表每次只能延一个月,希望在下次延期前,她能登上归国的航班。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