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中学生朋友们,这段时间大家除了复习,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如何挑选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了吧。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超导研究的大学教师,我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我在这个领域的感受,同时也非常欢迎大家成为我们的同行者。

 

超导现象及其量子本质

 
 
 
 

理想导电性是超导体最为人熟知的特性,而完全抗磁性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这个神奇的性质有许多迷人的演示,比如下面这个。初次看到这个演示,你是否好奇那块金属究竟被施了什么法术呢?

演示超导体完全抗磁性的一个迷人的实验,视频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物理系制作。

也可直接访问以下网址观看:

https://www.wimp.com/quantum-levitation/

 

超导现象是荷兰莱顿大学的Kamerlingh Onnes于1911年首次发现的,通常只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发生。现在人们知道,超导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超导体中的电子可以步调一致地以德布罗意波的方式非局域地(非接触地)感受磁场的作用,从而将单个电子微弱的波粒二象性放大到宏观尺度。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超导体中电子运动发生量子协同?如何使这种宏观量子现象在更容易实现的条件下发生?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实现哪些重要或新奇的应用?对于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索构成了超导研究的主体。

 

超导研究的意义

 
 
 
 

超导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意义。在强电应用方面,除了大家熟悉的超导直流输电和超导磁悬浮之外,超导体还可以用来产生强大的磁场。这种强大的磁场不仅可以用于粒子加速器和极端条件下的前沿基础研究,也可以用于高分辨医学成像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强磁场提供的磁约束是人类实现受控热核聚变,从而终极解决能源问题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手段。在弱电应用方面,超导量子干涉技术使人类探测磁信号的灵敏度达到了一个磁通量子的水平(一个磁通量子约等于2*10-15韦伯)。同时,超导量子比特是目前构造量子计算机最有希望的硬件单元,而拓扑超导体则是实现拓扑保护的量子计算最有希望的材料体系。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超导弱电应用是,利用理想导电性我们可以制造具有超高品质因子的超导滤波器,这为提高电子通讯的带宽和保真度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当然,超导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上这些可能。如何将超导这朵量子物理的奇葩转化为造福人类的技术需要更多睿智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的参与。


 

超导研究同时也具有重大的基础物理意义。例如,超导电性的金兹堡-朗道理论不仅是朗道关于物态的对称破缺思想最伟大的应用之一,也为后世有效场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又如,Anderson对于超导体中规范对称破缺的研究为粒子物理中Anderson-Higgs机制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启发。还有,超导BCS理论对于从原子核结构到中子星物理这个宽达13个量级的尺度里的物理研究提供思想源泉。最后,对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机理的长达三十年的持续求索为人类超越现有凝聚态物理框架,发展全新的量子物态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物理线索和机遇。

 

超导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由于超导发生所需的极低温条件极大地阻碍了超导体的实际应用,提高超导临界温度一直是超导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然而,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超导临界温度的记录只是从当初的4.2K(金属汞, 1911年)提升到23.2K(铌三锗,1973年)。人们甚至一度悲观地认为超导临界温度不会超过40K(麦克米兰极限)。但是在1986年,IBM苏黎世研究所的Bednorz和Muller在一类铜氧化物中发现了超越上述极限的可能。在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人们通过元素替代将这类铜氧化物的超导临界温度提升到135K(目前常压下的临界温度记录)。其中,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先生和Huston大学朱经武先生各自领导的研究组首先突破了液氮温度极限(77K)。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后,超导研究的另一个高峰是东京工业大学的Hosono研究组于2006年发现的铁基超导体。通过中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很快也突破了40K的极限,甚至显示出超越77K极限的证据。在这一领域,中国科学家表现非常出色,目前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记录仍然由中国科学家保持。在最近三十年里,超导研究的目标也逐步多样化。这些年来,人们发现了大量性质不同于传统超导体的非常规超导体,例如拓扑非平庸的超导体。这些超导体的临界温度虽然较低,但是对于这些超导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关于超导机理的认识,也有助于实现一些新奇的应用,如量子计算。


 

尽管已经取得了这些辉煌的成就,人们仍然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实现能承载更强超电流的超导体,也希望我们能够为实现量子计算找到更加可靠的硬件平台,从而为人类解决能源和信息处理这两个终极挑战带来希望。这些希望的实现都需要未来的你的参与。
 

在超导机理研究方面,金兹堡-朗道理论(1950年)揭示了超导现象的实质在于电子运动的宏观量子相干,而BCS理论(1957年)则告诉我们,通过动态地共享晶格畸变发生的电子配对以及电子对的玻色凝聚是实现上述宏观量子相干的一种可能途径。然而,在高温超导体的研究中人们发现,BCS理论赖以成立的前提,即电子在进入超导态之前近似独立地运动这一假设,并不成立。同时,在高温超导体中观察到的一些奇异物态的性质,并不能按照朗道物态理论通过对称性的破缺来加以刻画。而以上两点正是凝聚态物理的两块基石。因此,任何关于高温超导机理的完整理解必然包含对于现有凝聚态物理框架的突破,其核心是解决如何处理电子运动的强关联效应这一问题。近三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离形成系统的理论还有不小的距离。另外,人们最近发现,关于高温超导体奇异物态和强关联效应的研究与黑洞物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处于幺正散射极限的超冷原子体系以及量子混沌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向未来的研究者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超导研究的主要手段

 
 
 
 

超导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手段。在许多实际研究中,人们通常会结合不止一种手段。这四种手段是


 

1.  新的超导材料的探索以及高质量超导样品的制备。这既是创造新的超导临界温度记录的必要途径,也是开展后续超导机理实验研究的基础。近些年来,超导新材料的探索开始逐渐摆脱主要依赖实验者个人经验的既有模式,更多地与材料物性的计算机模拟和大数据搜索结合。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在精确控制的条件下生长的人工材料的超导特性。


 

2.  超导材料物理性质的测量和分析。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体系的各种电子能谱行为,输运行为和热力学行为。其中,各种电子能谱由于其提供的信息直接反映电子运动的微观特征,对于超导机理的研究格外有用。几种常用的电子能谱手段包括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非弹性中子散射谱(INS),核磁共振谱(NMR),扫描隧道显微谱(STM),光电导谱和电子Raman谱,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RIXS)等等。


 

3.  超导材料物性的计算机模拟。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超级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这一手段逐渐成为发现新的超导材料和研究超导机理的重要选择。人们既可以通过对潜在的超导材料的计算机模拟向材料学家提出制备建议,也可以通过对已知的超导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为进一步的微观理论建模提供关键信息。


 

4.  超导机理的理论研究。这既包含从低能有效模型出发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拟合,或者反过来从实验结果中抽象出低能有效模型的唯象理论研究,也包含从微观模型出发,通过解析或数值的方法研究其在长波低能极限下物理行为,从而导出低能有效模型的微观理论研究。超导机理理论研究的终极目的是通过低能有效模型这一桥梁,建立实验现象和微观相互作用过程的逻辑联系。

 

在人大物理系研究超导

 
 
 
 

自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中国在超导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国际学术界拥有很高的声誉。例如,中国曾两次主办国际超导大会(M2S-1997, M2S-2018)


 

人大物理系是成立于2005年的一个研究型物理系,在中国超导学术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主要得益于人大物理系在凝聚态物理方面系统的学科布局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学科布局方面

 
 

1. 人大物理系拥有经验丰富的超导材料制备团队和完善的材料物理研究设施。这一团队不仅为本系的超导研究提供了保障,也为国内和国际其它研究单位的超导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人大物理系拥有完善的基于电子能谱测量的凝聚态物性实验研究体系。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核磁共振、非弹性中子散射,扫描隧道显微谱学以及电子Raman谱方面都有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


 

3.  人大物理系在超导材料的计算机模拟方面拥有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研究团队,同时在系内建有计算能力超过每秒3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集群。


 

4.  人大物理系在超导机理及相关的量子多体计算方面拥有一支在国内超导学术界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团队。


 

5.  除上述主要从事超导及相关材料研究的团队外,人大物理系还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原子分子研究团队。其主要研究内容,即超冷原子分子体系的奇异量子物态及其精确调控,与超导研究有着密切联系,异曲同工。

 

综合以上各个研究方向,人大物理系在超导研究方面拥有十余位具有十年以上研究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

 

在人才培养方面

 

为了满足凝聚态物理研究全链条的人才培养需求,人大物理系在标准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之外,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1.  为加强学生在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学术功底,人大物理系系统开设了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凝聚态物理理论课程。其中包括固体物理、固体理论、凝聚态物理导论、超导物理、磁性与电子关联、格林函数理论、凝聚态场论等。


 

2.  为适应计算凝聚态物理方面的人才培养需求,人大物理系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程序设计、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物理I、II、电子结构模拟、量子多体计算方法等课程。


 

3.  为帮助学生参与前沿实验研究,人大物理系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凝聚态物理高等谱学,材料物理实验,高等凝聚态物理实验等课程。


 

4.  为强化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人大物理系设置了从第二学年开始的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以及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形成了本科生科研训练成熟的评价机制和科研训练学分的授予机制。

 

李 涛

教育经历:

199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自1999年至2005年,先后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05年08月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

 

研究兴趣:

高温超导微观机理的理论研究.

在唯象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从事:

1)高温超导体的自旋动力学,尤其是共振现象的研究

2)高温超导体光学响应和超导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缘来理院”。

《返朴》新冠病毒专题

 

上下滑动可见全部报道  

经 验 与 反 思

 

人类只能与病毒“相杀”?病毒学家:“策反”也可以

儿童复学,家长不安全?看各国数据怎么说 | 117疫情观察

驱之不散的复阳阴影:究竟是终身带毒,还是二次感染?| 117疫情观察

瑞德西韦研究结论矛盾:曹彬称方案不同无法相比

英国首相说抗体检测会是“转机”,它真的那么有用吗?
 

117疫情观察:详解病毒基因序列追踪流调大法 | 史隽·Ⅶ

瑞德西韦在华临床试验被迫终止,近300项研究蜂拥而上,专家呼吁建立国家级临床试验网络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V
 

抗体检测保证安全返工?WHO警告有抗体不等于能免疫
 

117疫情观察:群体免疫还远着呢 | 史隽·Ⅵ

117疫情观察:波士顿146位新冠感染流浪汉竟全无症状 | 史隽·V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Ⅳ
 

117疫情观察:各州自治显神通 | 史隽·Ⅳ
 

疫情之下,读预印本论文的正确姿势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Ⅲ
 

《自然》最新报道: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概况
 

“人民的希望”尚未成真:瑞德西韦仍待验证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现在不是谈胜利的时候,中国需要明确的“解封”路线图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Ⅱ
 

《科学》社论提醒美国政府:疫情是真实存在的|附Fauci采访

王辰院士: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117疫情观察:新冠无症状感染的威胁 | 史隽·Ⅲ

117疫情观察 | 史隽·波士顿篇·Ⅱ
 

专访汤胜蓝教授:疫情直报和院内感染两大顽疾怎么破?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Ⅰ

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为何预想的全球合作没有出现?

新药研发专家的抗疫日记:愿临床数据不再引发悲剧 | 117三人行

问世快,上市慢,量产还难说:新冠疫苗何时拯救人类?

全球疫情高峰何时到来?多久能结束?硬核主任张文宏全面解读

各国实验室趋于寂静,科研人员做好准备应对疫情的长期干扰

中国第一波、欧美第二波,还会出现第三波大疫情吗?

新冠阴影下的德国抗疫百态:二战以来最大挑战

各国抗疫作业自己做,中国该如何应对输入压力?

专访公共卫生专家汤胜蓝:WHO正在失去主角光环

波士顿新冠暴发危机:Biogen年会病毒大传播始末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已成“大流行”,总干事怎么说?

曹彬:抗新冠病毒治疗有药可期

天花是怎么消灭的?一场众多孤儿活体接力的救世壮举

武汉疫情暴露政府治理能力短板,突破口何在?

中国延缓了病毒的全球传播,各国公卫比拼才刚刚开始

新冠病毒源于美国?“专家”到底错哪

武汉一线专家详解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他们是窒息而死,过程很痛苦

悲剧换来制度的改革:记制药史上最悲催的一次临床实验

非典之后,为什么这些治愈的病人更绝望了?

彻底扑灭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1920年是如何做到的?| 展卷

血浆治疗是“稻草”还是“神药”?专家:谨慎乐观,尊重科学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反思此疫,中国疾控该改革了

控制疫情,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 专访清华药学院院长丁胜教授

前夜:新冠病毒传播时间线详解 | 117三人行

应对疫情,春运人口回流情况如何?基于春节前人口流动模拟的预测
 

赵国屏院士:科研、疾控和临床缺乏协同,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教训”

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为何现在比过去多那么多传染病呢?

需要评估“封城”的影响;尚无经验证的疗法 | 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布会实录

专家呼吁:避免重复检测新冠病毒,不确诊不应影响治疗 | 117三人行

专家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 | 117三人行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能从抗击非典中汲取什么经验?

 

硬 核 科 普

 

哪种消毒液对冠状病毒有效?| 117三人行
 

体温变低了?看看你是不是涂了化妆品
 

“死神”蝙蝠是如何与病毒共舞的?

全球遭遇新冠检测难题,多国专家联合支招

警惕!不应过度解读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莫被误导!准确理解新冠病毒可能分为两种类型,且在暴发早期就已并存

除了紫外线,这些光也可以杀死病毒

全世界只有少数实验室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它们长这样

传播力胜过SARS,需要担心新冠病毒变异吗?

炎症风暴:人体免疫系统,是怎样反噬自身的?

给你的生物网课加点料:世界最大冷冻电镜基地给青少年的7个科普锦囊

中国结构生物学家发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瞬间

西湖大学团队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细胞受体的空间结构

以史为鉴:也说新冠肺炎的血浆疗法

有抗体就能清除病毒吗?认识抗体的复杂性

宅在家里不动,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病毒,那条静止的河流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专家教你告别阴谋论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Remdesivir到底是不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神药”?

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肯定会研制成功?

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何还没研发出来?

权威观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新药开发为啥那么难?

中间宿主亟待确定!武汉病毒所确证新冠病毒极大可能源自蝙蝠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科 学 防 护

 

明白了口罩的核心材料有多难造,你就知道怎么判断假口罩了

肺炎恐慌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6个心理防护方案

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事实可能正相反

怎样应对新冠病毒空气传播?| 117三人行

冠状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多久?| 117三人行

开工在即,面对新冠病毒,如何练成“百毒不侵体”?

怎样安全吃喝拉撒?旅途最全防护指南请收好

一次性医用口罩怎么做出来的?如何消毒?

世卫组织建议:如何在家护理疑似新冠感染者?附正确的打喷嚏、洗手方法 | 摸象记

病毒来袭,科学家告诉你这样选口罩 | 117三人行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27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