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返朴》的推送。为了不与《返朴》失散, 请将“返朴”点亮为星标账号,并常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点亮“星标”办法参见文末动图。


编辑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真涡虫(planarian)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最为人所知的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把它的脑袋给切掉,剩下的身体可以长出一个新的脑袋,令人称奇。

真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丨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事实上,这种神奇生物的再生能力有着很高的精准度。科学家们发现,如果不是简单粗暴地砍掉它整个脑袋,而是仅仅切掉它的眼睛,在几天之后,真涡虫的眼睛也能重新给长回来,并且新的眼睛还具有正常的功能。


这个现象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毕竟想让眼睛具有正常的功能,只长出感光细胞可不够。这些动物还必须把感光细胞和大脑用神经连接起来。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类“路标细胞”(guidepost cells)会告诉神经细胞,如何在复杂的三维解剖环境中穿行,何时伸长,何时拐弯,何时停下,最终打通视觉的神经通路。


然而这些路标细胞很多只会短暂出现在胚胎发育期间,很快就会消失。那么成年的真涡虫,又是掌握了什么奥秘,能够让眼睛重生呢?



在今日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中,来自麻省怀特海德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的一支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人员们在真涡虫的视觉系统附近发现了一小批全新的细胞。这些细胞与神经有很高的重合度,它们要么在眼睛附近,靠近感光细胞伸出神经轴突的位置;要么沿着轴突前行的路径分布。


令人惊讶的是,新找到的“路标细胞”里,根据基因表达的特征,研究人员们意外发现,其中两类居然是肌肉细胞!“在大部分动物体内,肌肉细胞可不干这事。”本研究的第一作者M. Lucila Scimone博士说道。在其他动物里,充当“路标细胞”的,大部分是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显微镜下的视觉神经轴突/感光细胞神经元(青色)与路标细胞(紫红色)丨图片来源:Lucila Scimone, Whitehead Institute


这些肌肉细胞真的会影响新神经的分布吗?为了检验这个假设,研究人员们开发了一种“眼睛移植”技术,将一只真涡虫的眼睛,移植到另一只真涡虫脑袋上。研究发现,这些新的眼睛果然会朝着这些肌肉细胞伸出神经元,并在接触到这些肌肉细胞后对前行方向进行调整,最终与大脑进行连接,行使正常的视觉功能。


有意思的是,倘若研究人员们把这些眼睛移植到真涡虫身体的其他部位(缺乏这种特殊的肌肉细胞),感光神经元就找不到去大脑的路了。类似地,如果先去掉这些肌肉细胞,再进行移植,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两类肌肉细胞协助移植后的眼睛铺好神经通路丨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些神奇的肌肉细胞是怎么知道要出现在哪里,从而指导神经的分布的呢?后续研究发现,原来在肌肉里会分泌一些特殊的信号分子,告诉这些指路的细胞前往哪里。如果干扰这些信号分子,指路的细胞就会迷路,前往错误的地方,也把神经引导到错误的地方。



“这是未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方向,”本研究的通讯作者Peter W. Reddien教授说道:“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些细胞的转录组,意味着我们能知道这些细胞表达的所有基因。这将能让我们列出有趣的基因,探索它们的功能,看看哪些影响了这些细胞的功能。”


神奇的涡虫,也许隐藏着治疗人类神经损伤的秘密丨图片来源:Holger Brandl, HongKee Moon, Miquel Vila-Farré, Shang-Yun Liu, Ian Henry, and Jochen C. Rink / CC BY ()

 

《科学》杂志为这篇论文特地做了专文评述。评述最后指出,这项工作为人类的神经再生带来了新的方向。有朝一日,我们或许能够模拟这些路标细胞的功能,指导神经轴突的形成。这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神经受损的患者来说,不啻是一个福音。

 

参考资料

[1] M. Lucila Scimon et al., (2020), Muscle and neuronal guidepost-like cells facilitate planarian visual system regeneration,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a3203
[2] Guide cells help navigate axon regeneration, Retrieved June 25, 2020, from
[3] These muscle cells are guideposts to help regenerative flatworms grow back their eyes, Retrieved June 25, 2020, from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术经纬”。


《返朴》新冠病毒专题


上下滑动可见全部报道  
经 验 与 反 思

  • 如何快速开发新冠以及未来一切疫情的抗体药物

  • 隐形传播防不胜防: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仍是待解难题

  • 北京新冠病毒序列公布!

  • 这个锅,三文鱼背不背?

  • 低温冷藏,冠状病毒的摇床 | 117三人行

  • 埃博拉疫苗为何一波三折?

  • 科学家的政治倾向是否影响了羟氯喹的临床研究?

  • 新冠肺炎、SARS和MERS,为什么都是男性易感?

  • 新冠抗体检测准确率可能仅有50%!为什么?怎么破?| 117疫情观察

  • 全球复工,“免疫通行证”真的可行吗?

  • 开棺验尸:各国到底何时起出现新冠病毒感染 | 117疫情观察

  • 拯救绝症猫咪的神药,许是治疗新冠的真正特效药

  • 类川崎病、脚趾“冻疮”、缺氧不难受……新冠感染还有哪些怪症状?

  • 人类只能与病毒“相杀”?病毒学家:“策反”也可以

  • 儿童复学,家长不安全?看各国数据怎么说 | 117疫情观察

  • 驱之不散的复阳阴影:究竟是终身带毒,还是二次感染?| 117疫情观察

  • 瑞德西韦研究结论矛盾:曹彬称方案不同无法相比

  • 英国首相说抗体检测会是“转机”,它真的那么有用吗?

  • 117疫情观察:详解病毒基因序列追踪流调大法 | 史隽·Ⅶ

  • 瑞德西韦在华临床试验被迫终止,近300项研究蜂拥而上,专家呼吁建立国家级临床试验网络

  •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V

  • 抗体检测保证安全返工?WHO警告有抗体不等于能免疫

  • 117疫情观察:群体免疫还远着呢 | 史隽·Ⅵ

  • 117疫情观察:波士顿146位新冠感染流浪汉竟全无症状 | 史隽·V

  •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Ⅳ

  • 117疫情观察:各州自治显神通 | 史隽·Ⅳ

  • 疫情之下,读预印本论文的正确姿势

  •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Ⅲ

  • 《自然》最新报道: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概况

  • “人民的希望”尚未成真:瑞德西韦仍待验证

  •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现在不是谈胜利的时候,中国需要明确的“解封”路线图

  •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Ⅱ

  • 《科学》社论提醒美国政府:疫情是真实存在的|附Fauci采访

  • 王辰院士: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 117疫情观察:新冠无症状感染的威胁 | 史隽·Ⅲ

  • 117疫情观察 | 史隽·波士顿篇·Ⅱ

  • 专访汤胜蓝教授:疫情直报和院内感染两大顽疾怎么破?

  •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Ⅰ

  • 各国防疫反映的国际关系:为何预想的全球合作没有出现?

  • 新药研发专家的抗疫日记:愿临床数据不再引发悲剧 | 117三人行

  • 问世快,上市慢,量产还难说:新冠疫苗何时拯救人类?

  • 全球疫情高峰何时到来?多久能结束?硬核主任张文宏全面解读

  • 各国实验室趋于寂静,科研人员做好准备应对疫情的长期干扰

  • 中国第一波、欧美第二波,还会出现第三波大疫情吗?

  • 新冠阴影下的德国抗疫百态:二战以来最大挑战

  • 各国抗疫作业自己做,中国该如何应对输入压力?

  • 专访公共卫生专家汤胜蓝:WHO正在失去主角光环

  • 波士顿新冠暴发危机:Biogen年会病毒大传播始末

  •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已成“大流行”,总干事怎么说?

  • 曹彬:抗新冠病毒治疗有药可期

  • 天花是怎么消灭的?一场众多孤儿活体接力的救世壮举

  • 武汉疫情暴露政府治理能力短板,突破口何在?

  • 中国延缓了病毒的全球传播,各国公卫比拼才刚刚开始

  • 新冠病毒源于美国?“专家”到底错哪

  • 武汉一线专家详解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他们是窒息而死,过程很痛苦

  • 悲剧换来制度的改革:记制药史上最悲催的一次临床实验

  • 非典之后,为什么这些治愈的病人更绝望了?

  • 彻底扑灭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1920年是如何做到的?| 展卷

  • 血浆治疗是“稻草”还是“神药”?专家:谨慎乐观,尊重科学

  •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反思此疫,中国疾控该改革了

  • 控制疫情,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 专访清华药学院院长丁胜教授

  • 前夜:新冠病毒传播时间线详解 | 117三人行

  • 应对疫情,春运人口回流情况如何?基于春节前人口流动模拟的预测

  • 赵国屏院士:科研、疾控和临床缺乏协同,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教训”

  • 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为何现在比过去多那么多传染病呢?

  • 需要评估“封城”的影响;尚无经验证的疗法 | 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布会实录

  • 专家呼吁:避免重复检测新冠病毒,不确诊不应影响治疗 | 117三人行

  • 专家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 | 117三人行

  •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能从抗击非典中汲取什么经验?


硬 核 科 普

  • 疫情或再度来袭,医生能罩住我们吗?

  • 祁海详解新冠病毒免疫反应,颜宁、张文宏、曹彬等专家齐聚头脑风暴

  • 哪种消毒液对冠状病毒有效?| 117三人行

  • 体温变低了?看看你是不是涂了化妆品

  • “死神”蝙蝠是如何与病毒共舞的?

  • 全球遭遇新冠检测难题,多国专家联合支招

  • 警惕!不应过度解读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 莫被误导!准确理解新冠病毒可能分为两种类型,且在暴发早期就已并存

  • 除了紫外线,这些光也可以杀死病毒

  • 全世界只有少数实验室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它们长这样

  • 传播力胜过SARS,需要担心新冠病毒变异吗?

  • 炎症风暴:人体免疫系统,是怎样反噬自身的?

  • 给你的生物网课加点料:世界最大冷冻电镜基地给青少年的7个科普锦囊

  • 中国结构生物学家发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瞬间

  • 西湖大学团队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细胞受体的空间结构

  • 以史为鉴:也说新冠肺炎的血浆疗法

  • 有抗体就能清除病毒吗?认识抗体的复杂性

  • 宅在家里不动,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 病毒,那条静止的河流

  •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专家教你告别阴谋论

  •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 Remdesivir到底是不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神药”?

  • 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肯定会研制成功?

  • 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何还没研发出来?

  • 权威观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新药开发为啥那么难?

  • 中间宿主亟待确定!武汉病毒所确证新冠病毒极大可能源自蝙蝠

  •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科 学 防 护


  • 明白了口罩的核心材料有多难造,你就知道怎么判断假口罩了
  • 肺炎恐慌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6个心理防护方案
  • 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事实可能正相反
  • 怎样应对新冠病毒空气传播?| 117三人行
  • 冠状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多久?| 117三人行
  • 开工在即,面对新冠病毒,如何练成“百毒不侵体”?
  • 怎样安全吃喝拉撒?旅途最全防护指南请收好
  • 一次性医用口罩怎么做出来的?如何消毒?
  • 世卫组织建议:如何在家护理疑似新冠感染者?附正确的打喷嚏、洗手方法 | 摸象记
  • 病毒来袭,科学家告诉你这样选口罩 | 117三人行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相关阅读

1  大卸279块它还活得很high,这家伙你认识吗?

2  液态大脑与固态大脑——圣塔菲最新群体智能文集

3  长寿动物是如何养生的?


近期热门

1  天才与良知——那个尖锐的物理学家泡利|泡利诞辰120周年纪念

2  开学第一课,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对你说

3  痴迷马拉松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程亦凡

4  谷歌“量子霸权”核心人物:我为什么从谷歌辞职?

5  开棺验尸:各国到底何时起出现新冠病毒感染 | 117疫情观察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点“在看”,防失联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790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