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榆钱儿、香椿芽,能吃的吃起来应接不暇,捞蝌蚪、削柳哨,不能吃的则玩得不亦乐乎。春天,当然也有烦恼,花粉、杨絮,今年唤起大家记忆的沙尘暴,还有春季传染病:痄腮、水痘、红眼病、疹子。气温变化、开学聚集,春季是校园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本期内容将为家长、准家长及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份较为详尽的春季传染病及校园防疫贴士。
有人问,我已经是大人了,这些病是不是不会欺负我了?当然不是。只不过没打疫苗又被欺负过的人可能活不到你这么大。成年人感染这几种病毒,发病率较低,但也可能会被欺负得很难看。
撰文 | 李庆超(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瘟神,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图1)、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每年人们都会拜五瘟神,以求家畜平安,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抛开迷信传说不讲,季节周期性是人类急性传染病的普遍特征,且四时瘟疫的确是有所不同。
图1:春瘟神张元伯。古籍记载张元伯实际上是一位重情义的文人,他与范巨卿的“鸡黍之交”(杀鸡煮黍,盛情款待)传为佳话,至今山东省济宁市有鸡黍镇纪念之。
受春季气候条件影响、以及人类行为的季节性变化(人类幼崽周期性大规模聚集:开学),春季高发的传染病主要有风疹、麻疹、腮腺炎、水痘(图2)。由于流感高发季节为秋冬季,春季也是预防流感的重点季节。这些疾病是校园传染病的常客。此外,手足口病也主要感染儿童,南方春夏为高峰期,北方夏秋高发,有逐渐提前的趋势。春季防疫不能靠拜拜,张元伯可能还在与范巨卿一起吃鸡,祛病还需自身强,一起补补课吧。流感和水痘在往期的“病毒超话”专栏已经做过介绍,本期将重点介绍风疹、麻疹、腮腺炎及手足口病。
图2:部分春季高发传染病(图改编自Jon Cohen的Science文章,圆圈代表百分比,非绝对人数)
风 疹
风疹 (Rubella) 来得快、去的也快,一般持续三天,因此又称三日疹,犹如一阵风,所以叫风疹。它的确也是“由风带来的”——主要是靠空气传播,容易通过感染者的咳嗽和打喷嚏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uV)引起的传染病(图3)。风疹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无包膜,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人接触风疹病毒之后,两周左右开始出现症状。最初是从面部开始的皮疹,后面逐渐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除皮疹外,风疹还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发烧、嗓子疼和疲劳。
儿童和成人的风疹感染通常是轻度的,自限性的(自己没过几天就好了),也不排除有些人感染后没有症状。不过,小病也能造成大问题——刚刚怀孩子的孕妇感染了风疹,危害就大了。如果怀孕初期20周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症状表现为白内障、耳聋,并可影响心脏和大脑(图4)。
图3:风疹病毒及其引起的皮疹、斑丘疹、和新生儿白内障丨来源:维基百科
TORCH综合征
宫内或产程中的感染是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儿童期早期或晚期发病的重要因素。不幸被感染的新生儿可能表现出生长异常、发育异常或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这类异常统称为TORCH综合征。
围产期(怀孕28 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感染的一组病原可以垂直传播引起胎儿/新生儿的TORCH综合征:
(T)oxoplasmosis – 弓形虫
(O)ther Agents – 其他病原体(主要包括梅毒和寨卡病毒)
(R)ubella – 风疹
(C)ytomegalovirus – 巨细胞病毒
(H)erpes Simplex- 单纯疱疹病毒
所有TORCH综合征都可能造成新生儿肝脾肿大、发烧、嗜睡、进食困难、贫血、瘀斑、紫癜、黄疸和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症状,严重的可造成死胎。
图4:风疹对妊娠早期危害大
麻 疹
麻疹 (Measles)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麻疹病毒,Measles morbillivirus,MeV)(图5)为单股负链RNA的包膜病毒。麻疹病毒也通过空气传播,口鼻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以传播麻疹病毒,接触病毒感染者后10-12天出现症状,一般持续7-10天。
麻疹的症状一般比风疹严重。最初的症状通常包括高烧、咳嗽、流鼻涕和眼睛的炎症。感染2-3天,口腔内可能会出现白色黏膜斑,三到五天后,面部开始出现红色的扁平疹子,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麻疹导致的其他常见并发症包括腹泻(占病例的8%),中耳感染(占7%)和肺炎(占6%),更严重但罕见的并发症有癫痫、失明及脑炎。
图5:(左上)麻疹病毒,(右上)口腔黏膜斑,(下)肚子上的斑丘疹。丨来源:维基百科
麻疹病毒是已知传播能力最强的病毒之一(图6),一个麻疹患者可以将病毒传播给约15个未免疫的人(R0 ≈12~18),远远超过流感(R0≈2~3)。通过接种两剂安全有效的疫苗即可预防麻疹。得益于有效的疫苗和广泛的接种,麻疹在我们国家已经不常见了。2000年至2017年间,麻疹免疫接种避免了估计2110万例死亡,但在2017年,全球仍有11万人死于麻疹,其中大多数是5岁以下儿童(WHO数据)。然而,若干年来第一剂麻疹疫苗的全球覆盖率一直停滞在85%。这与预防疫情所需的95%相距甚远,致使许多个人和社区面临感染风险;第二剂的覆盖率更低,仅为67%。2020年的新冠病毒流行造成某些地区常规防疫和疫苗接种得不到保障,造成部分地区麻疹流行风险增加。
图6:麻疹传播能力超强,但是目前疫苗保护效率很好。
病毒性腮腺炎
病毒性腮腺炎 (Mumps)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图7)。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 是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的包膜病毒,病毒颗粒形态多样,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例如飞沫和唾液)以及与感染者的直接接触来传播。流行性腮腺炎具有高度传染性,并且在人口稠密的环境中特别容易传播。
图7:腮腺炎病毒丨来源:维基百科
感染了腮腺炎病毒,最初的症状有发烧、头痛、全身乏力、肌肉疼痛和食欲不振,此外最常见的感染症状腮腺疼痛性肿胀(还记得小时候一个班都是大腮帮子吗)。腮腺炎通常在接触病毒后16至18天发生,并在两周内消失。少数感染者则可能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耳聋或睾丸、乳房、卵巢、胰腺、脑膜和脑部炎症,其中睾丸发炎可能会影响生育力,甚至导致不育(图8)。大约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没有症状(幸运哦)。
图8:别笑!腮腺炎很痛苦的,还可能影响生育丨来源:immune.org.nz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通常发生在五岁以下的儿童中,但偶尔也可能发生在成人,是一种幼儿和学龄儿童常见传染病(图9)。与前面的病毒不同,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病毒所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了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或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这些病毒都是单股正链无包膜的RNA病毒。
手足口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鼻咽分泌物(如唾液或鼻粘液)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粪便-口腔途径传播。感染手足口病后,主要症状是发烧、身体不适。手足口病另一个典型症状是在手掌、脚掌、嘴唇上的皮疹,甚至有时在臀部、嘴内也会出现皮疹或水泡。儿童中手足口病引起的皮疹很少发痒,但成年人则极度发痒。手足口病还可能引起包括脑炎、脑膜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症状。
图9:EV71病毒及手足口病导致的丘疹丨来源:CDC及维基百科
如果发现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应待在家里,直到痊愈,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可以喝冷饮或吃冰激凌,缓解口腔疼痛,食用软质食物,避免辛辣、咸、酸的食物,使用温盐水漱口或洗手脚。手足口病一般不会留下疤痕(图10)。
图10:手足口病可不是口蹄疫
校园流行病防治
问:如何防治校园传染病?
答:不上学,耶~
问:如何避免育儿过程中的诸多麻烦?
答:呃,麻麻,我去学习了!
疫苗、疫苗、疫苗!
疫苗是预防病毒病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规定使用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图11)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分别在8 月龄、18 月龄各接种1剂。MMR疫苗可以保护97%的人免受麻疹感染,88%的人免受腮腺炎和至少97%的人抵抗风疹感染。MMR疫苗是相当成熟的疫苗,非常有效的保护接种个体,并可通过群体免疫保护少数未接种的个体。
我国目前有针对EV71的手足口病疫苗(图11),对EV71造成的手足口病的保护率在90%以上,柯萨奇病毒A6的疫苗也在研发中。得过手足口病依然可以选择接种EV71疫苗,而EV71疫苗不能预防全部手足口病,可以疾控中心发布的当年流行状况选择接种。
图11:麻腮风疫苗(左)及手足口病EV71疫苗(右)
积极接种疫苗非常重要。以美国麻疹预防为例,1960年代麻疹在每百万人口中影响约3000人,随着儿童疫苗的持续普及,到1980年代,这一数字下降到每百万人中只有13例,2016年宣布麻疹从美洲消灭,然而随后却有零星暴发。由于部分人或团体作妖,疫苗犹豫(在接种疫苗方面持消极或拒绝态度)使这种本该得到很好预防的疾病有机会死灰复燃(图12)。详见《一部艾美奖纪录片,把孩子们重新献给死神丨展卷》。
图12:疫苗接种使麻疹发病率大大下降,但反对疫苗的运动导致局部暴发。丨来源:维基百科
家长需要做什么:
无疑,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还不了解正确洗手打喷嚏方法请戳这里);还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熟悉某些常见的症状;要掌握小孩的过敏原、用药禁忌情况,小孩的健康问题及用药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
但最值得强调的是,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耐心沟通,与孩子形成信任关系并给予安全感,培养并鼓励孩子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与家长或老师进行沟通。当孩子犯错犯险时,耐心教育和正确疏导,不要急着批评孩子,以免孩子遇到其他事情怯于与家长沟通,耽误大事。(其实任何问题上都这样啦)
传染病为何具有季节性?
季节周期性是人类急性传染病的普遍特征,每种急性传染病都有其自己的特定高发季节,但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高发月份可能有所不同。传染病的季节周期性主要由一下几个因素造成: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特别是气候因素,是受季节影响造成传染病暴发最主要的驱动力,它可以通过影响人或病原的其他宿主(比如蚊虫),进而对传染病流行产生深刻影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及其变化差、降水概率、水质等。例如,有包膜的病毒在气温较低、湿度变化较小的条件下比较稳定,经典的例子就是流感。
宿主行为:
宿主是病原体所能侵染的人或动物等个体,宿主与传染源的季节性接触概率增高,可以造成传染病的季节性暴发。人类中季节性接触率增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春季开学造成儿童在学校聚集,引发的校园传染病暴发,例如麻疹的传播增加。夏季蚊虫的增加也会带来登革热、黄热病等虫媒病毒病的暴发。
物候学及外源性生物因子:
这一因素主要指宿主的生活史、年度周期(例如迁徙和冬眠)和宿主内源性的周期性节律(即内源性驱动的生理季节性变化)。对人来说,人的免疫力在不同季节有所差异,易感疾病也不同。其他生物因素也可以通过影响宿主来影响疾病暴发规律。例如,每年候鸟全球范围内的迁徙会造成一波禽流感暴发隐患。
结 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心头肉,也是病毒的心头好,校园聚集给病毒传播创造了温床,预防季节性校园传染病非常重要。了解传染病、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是避免恐慌和疏忽、正确预防传染病的第一步。校园健康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维护。
最后,让我们通过海报来了解一下权威机构给家长和教师的防疫建议吧。
图源:https://www.unicef.cn/covid-19/safe-school-return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3/why-do-dozens-diseases-wax-and-wane-seasons-and-will-covid-19
https://www.cdc.gov/measles/cases-outbreaks.html
https://www.wikiwand.com/en/MMR_vaccine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5/29/c_1126047421.ht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24126/
https://www.unicef.cn/covid-19/safe-school-return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