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此次圆桌会议是美国国会第一次严肃关注华裔科学家近几年面临的种族偏见困境,直视“中国行动计划”对科学界的负面影响。
 
报道 | 返朴
 
北京时间7月1日凌晨3点30分,华盛顿当地时间下午3:30,美国众议员Jamie Raskin与赵美心(Judy Chu)主持召开圆桌会议,会议主题为“科研中的华裔美国人:种族嫌疑、华裔科学家和美国新一轮人才流失”(Researching while Chinese American: Ethnic Profiling, Chinese American Scientists and a NewAmerican Brain Drain),旨在听取种族嫌疑对华裔美国科学家的影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前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水文学家陈霞芬和物理学家郗小星等华裔科学家受邀参加。
 
种族嫌疑(racial profiling),也译作种族定性、种族脸谱化,指执法机关在判断某一类特定的犯罪或违法行为的犯罪嫌疑人身份时,将种族或族群特征列入考虑范围,进而可能导致在破案过程中更多地怀疑某一族群的作案嫌疑。
 
本次会议发起人之一Jamie Raskin是美国众议院民权与公民自由监督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 on Civi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主席,另一位发起人赵美心是美国国会亚太裔党团(Congressional Asian Pacific American Caucus)主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副校长Randy Katz也参与了本次圆桌会议。其他与会人员还有美国众议员Mark Allan Takano, Rashida Tlaib, 华裔众议员刘云平(Ted W. Lieu)和众议院无投票权代表Eleanor Holmes Norton。
 
会上,陈霞芬、郗小星讲述了遭受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司法部错误逮捕和起诉的经历。
2015年11月,郗小星(左)、陈霞芬参加美国国会亚太裔党团(CAPAC)召开的关于二人被错控的新闻发布会。(摄影|李天衡)
 
2014年10月,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任职的陈霞芬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在办公室被FBI人员当众逮捕。半年后美国司法部因未发现相关证据而撤诉。然而,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对她的影响持续至今。她说:“磨难夺走了我职业生涯中的宝贵时间,我永远无法挽回已失去的岁月……我不仅为自己而战,而且会尽我所能,确保任何人都不会因为种族或出身国而受到伤害。”
 
2015年5月,时任美国天普大学 (Temple University) 物理系系主任的郗小星也因同样的“罪名”遭到错误逮捕。同年9月,针对他的所有指控均被撤销。然而,间谍指控令郗小星背负巨额法律费用,他提起的民事索偿当局未予受理,遭遇的错误指控也从未得到道歉和解释。在会议中,郗小星表示,这场虚假指控让他感到被孤立在科研圈之外,时至今日,自己每发一封邮件、每打一通电话都要字斟句酌,担心再次被麻烦找上门。“有人问我,司法部如何避免像在你们的案件中那样错误地指控无辜的人?我的回答是,除非他们不再将华人教授、科学家和学生视为中国的间谍。”
 
郗小星同时表示,在“中国行动计划”之下,华人教授被起诉犯有重罪,而美国司法部并未提供被指控者窃取知识产权的证据。
 
美国司法部于2018年11月正式启动“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目的在于应对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起初,行动主要针对中国公司和经济问题展开,但很快,在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就职的华裔教授、研究人员也成为了重点打击目标。
 
2021年1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大学(MIT)华裔教授陈刚被捕,经6小时审问后获得保释,引发中美两国学界一片哗然。截至今年5月,据美国司法部官网公开的“中国行动计划”信息,在近百起案件中,与华人教授、研究员相关的案件已有14起,如郗小星所说,其中没有一例涉及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偷窃,所指控罪名均为漏报、不实陈述、瞒报税款等。
 
面对愈演愈烈的指控“风暴”,今年2月,美国科学家和民权组织联名致信众议院议员Jamie Raskin,希望就“中国计划行动”举行听证会。他们还于更早时间致信美国总统拜登,要求终止该行动,但未获得回应。
 
此次圆桌会议是美国国会第一次严肃关注华裔科学家近几年面临的种族偏见困境,直视“中国行动计划”对科学界的负面影响。会议一开场,Raskin议员即谴责了种族嫌疑,鲜明反对任何集体罪责或种族罪责的错误提法。他指出,思想和学术的自由交流推动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针对华裔科学家,无疑伤害了整个科学界。
 
赵美心议员表示,美国不应该重蹈“冷战”覆辙。鉴于司法部在过去几年奉行种族嫌疑的行为,美籍华裔科学家普遍心生恐惧,担心与中国展开正常的科研合作交流就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她强调,“他们不应该承担这样的风险。”
 
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也阐述了种族嫌疑的负面影响,“我的许多华裔教师同事都认为,他们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越来越多且不合理的审查。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和美国各资助机构的声明都制造了一种恐惧和恐吓的气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副校长Randy Katz讲述了自己华裔同事类似的遭遇。他认为,违反联邦法律和学校规定的人应该接受行政责罚,而不是刑事重罪,但如今的调查方向已刻意针对华裔科学家,即使中美合作项目完全公开透明,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上,官方调查时也对此视若无睹。科学家一旦背上嫌疑,轻则日后申请科研基金困难重重,重则遭到学校和机构解雇,可能断送科研前途。
 
针对华裔的种族嫌疑带来了不公正的调查、逮捕、起诉行动,其直接结果无疑是美国培养的顶尖科研人才大量流失。
 
朱棣文教授亲见了身边同事、学生的离美过程。他列举数字表明,2017年,美国在科学、卫生健康和工程领域,40%的博士生是海外留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占35%。在全美科研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向,海外留学生和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和科学竞争力的保障。然而,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审查愈发严格,对华裔科学家的调查和审问呈高压态势,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家选择回到中国,或赴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继续科研。
 
Katz也表示,甚至在新冠疫情之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这种有针对性的调查和行动,例如机场海关和边检对华裔研究人员的讯问增加,对在美华人研究界、中美国际合作等都产生了寒蝉效应,将对美国的研究事业造成长久的影响。
 
朱棣文和Katz都认为,排外环境正在逼走优秀人才,长此以往美国将失去重要的科研竞争力。二人均对此表示担忧。
 
与会成员还探讨了加深国际合作对于提升科研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华裔众议员刘云平表示,美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应该以国际合作为核心。
 
这与Katz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科学是开放、自由的全球活动,国际参与非常重要。中美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各有领先,中美之间也确实存在竞争,但要实现科学进步,两国应该摒弃偏见,相互学习。
 
众议员Rashida Tlaib则直接指出了“中国行动计划”背后的根源:对华裔的歧视和仇恨,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胡安明博士的遭遇便是最好的证明。复杂焊接领域专家、原田纳西大学华裔教授胡安明(Anming Hu)因涉间谍活动被调查,于2020年2月因漏报瞒报被捕,2021年6月16日刚刚结束第一次庭审,美国司法部因证据不足败诉。
 
朱棣文教授批评道,这样的计划继续下去,只会开历史的倒车,重新回到半个世纪前的麦卡锡主义。而陈霞芬作为曾经的受害者,经历个人事业、经济、精神多重伤害,希望能够停止仇恨,终止这样的行为,甚至给予补偿,保护更多为科研做贡献的华裔科学家的声誉和事业。
 
科学没有国界,然而,科学家的国籍身份如今已阻碍科学本身的发展。华裔科学家夹在保护美国安全利益、知识产权和学术开放、自由、包容原则之间,承受政治压力,遭受不公正审查。“美国在过去半个世纪内吸引了这么多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在科学、技术、医学等领域获得了巨大进步,如今要放弃这样的道路了吗?”在会议临近尾声之时,朱棣文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本次圆桌会议还受到马里兰州参议员Susan Lee,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维权组织亚太裔公正联盟(Asian Pacific American Justice),亚裔美国学者论坛(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等各方支持。Raskin议员表示,本次会议的小组委员会将继续展开调查,包括联系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要求他们提供自去年二月起的华裔科学家调查数据。
 
相关报道
 
[1] https://www.justice.gov/nsd/information-about-department-justice-s-china-initiative-and-compilation-china-related
 
[2]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2/us-scientists-want-congress-look-complaints-racial-profiling-china-initiative
 
[3] https://raskin.house.gov/press-releases?ID=984CE0C9-9442-4737-9434-1C74737AEB8B
 
会议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4w7d2_owo&t=3132s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27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