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结束“中国行动计划”。声明并未直接承认这一计划具有种族定性倾向,但发言人指出其无意助长了对华人不公正对待的“有害想法”,并且表示将采取更广泛的方法来应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愈演愈烈的威胁。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社评指出,在美研究人员获取经费时的民族主义行为,让中国行动计划越来越针对华裔科学家,也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

 

撰文 | 下雪、小叶

 

当地时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将结束“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同时强调未来将采取一项更广泛的战略取而代之,旨在打击间谍活动、网络攻击,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构成的威胁。

 

“中国行动计划”结束,审查并未结束

 

“中国行动计划”由时任美国司法部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于2018年设立,旨在打击中国的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行为。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华裔科学家遭到了不公平对待,导致该计划遭受广泛的批评,特别是来自学术界和亚裔群体的批评,他们指控这一计划构成种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另一方面,美国司法部对个人的起诉屡遭挫折,多起针对学术研究人员的案件被驳回。由此,美国司法部于2021年11月起开始审查这项计划。经过三个月的审查,司法部决定结束“中国行动计划”。

 

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部门现任负责人、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 (Matthew G. Olsen) 表示,结束该计划是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计划的名称和调查方法无意中助长了一种“有害的看法”,即这项计划是不公正地针对华人的起诉。事实上,根据此前《MIT科技评论》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行动计划”总共起诉了148人,只有40人或自己认罪或被判有罪,64%的案件在审理中,95人仍面临指控。而在这148人中,88%的被告是华裔或者华人——有明显的种族定性倾向。

 

美国司法部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Matthew Olsen) 丨图片来源:Alamy

 

奥尔森说,“通过将案件归类到‘中国行动计划’的名义下,我们助长了一种有害的看法,即(司法部)采用较低的标准调查和起诉与中国有关的犯罪行为,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对与中国有关的种族、民族或家庭关系抱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月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上届政府的遗毒,早就应该废除了。她指出,事实表明,这个计划的实质是美国的反华势力泛化国家安全观念概念,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的工具,它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歧视现象,对美国国内亚裔群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严重毒化了中美互信合作的氛围。

 

然而,“中国行动计划”的结束只是将“中国威胁论”下的行动换一种措辞,甚至将以更广泛的形态继续存在。奥尔森强调,美国司法部仍将全力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继续支持对于研究人员的调查。他表示,未来不再将调查和起诉归于“中国行动计划”的标签下,部分原因是认识到美国也面临来自俄罗斯、伊朗、朝鲜和其他国家的威胁。奥尔森说:“中国行动计划所做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一种短视的做法,我认为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威胁形势的性质。”“我们需要一个更广泛的方法,一个着眼于所有这些威胁,并利用我们所有的权力来打击它们的方法。”

 

在美国当局看来,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威胁。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A. Wray)上个月曾公开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对中国窃取美国信息和技术的行为进行了2000多项公开调查,大约每12小时就会启动一个与“中国行动”有关的新案件。

 

奥尔森表示,未来将对拨款欺诈案件进行更多监督,并与联邦调查局和其他调查机构合作,确保只有明确证据表明存在故意不当行为时,或者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联的情况,才会提起刑事诉讼。他同时提到“实质性”(materiality),即,如果研究人员披露了与中国的联系就不会获得拨款。而其他情况下,检察官可能会选择民事或行政解决方案而不是刑事指控。

 

“我们都是陈刚”

 

2月24日,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陈刚在《科学》(Science)发表评论文章,“We are all Gang Chen”(《我们都是陈刚》)。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被指控欺诈的过程,并强调了麻省理工学院给予的公开支持对撤销案件的作用。然而,像他一样的其他华裔科学家正因为“中国行动计划”而遭受不公平对待,或者被迫离开美国,陈刚写道:“我痛苦地意识到,我是不幸中最幸运的一个。” 对于继续审查的消息,陈刚在给《自然》(Nature)的邮件中回应称,此举“令人失望”。

 

陈刚教授丨图片来源:CBS NEWS

 

陈刚被起诉案是“中国行动计划”下最受关注的案件之一。2021年1月14日,陈刚因被指控未披露在中国的合作而被美国政府逮捕,经过一年的举证调查和庭审,2022年1月20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宣判撤销对其的刑事指控。起诉被撤销后,1月30日,陈刚在美国华裔学者论坛(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上详细阐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七条严重错误行为,包括歪曲、篡改事实,曲解正常学术活动为犯罪行为,使用未回复的电子邮件作为犯罪证据,曲解正常社交活动为隐瞒行踪,在未完成充分调查的情况下起诉,隐瞒真实情况,以及拒绝道歉。

 

在陈刚被逮捕的一周内,MIT校长拉斐尔·里夫(L. Rafael Relf)就发表公开信,澄清学校之间的跨国合作关系,以及陈刚在合作项目中的作用。随后MIT教授Yoel Fink组织数百名职工签署联名信,请求校方继续支持陈刚教授,表示“在许多方面,捍卫陈刚就是捍卫我们所珍视的科学事业。陈刚写道:“新的公民权利组织与现有的组织联合起来为正义而战,并消灭了‘中国行动计划’。这些集体的声音促使政府撤销了所有指控。”

 

然而,在“中国行动计划”的主要支持者、曾主管陈刚案起诉的前波士顿地区检察官安德鲁·莱林(Andrew Lellin)看来:“中国行动计划”起到了震慑作用,尽管他认为司法部不应再针对学者,“大学更注重透明度,所有参与国际合作的研究人员都害怕不公开信息。”

 

民族主义VS科学

 

对于“中国行动计划”的结束,《科学》主编霍尔顿·索普(H. Holden Thorp)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社评The China Initiative must end(《“中国行动计划”必须结束》),他在文中直言:“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实际的商业秘密被转移到中国。够了,真的够了——是时候结束这种资源和注意力的浪费了。”“‘中国行动计划’未能产生任何结果,表明其背后的推理有着严重缺陷。”

 

《科学》主编索普发表评论

 

索普在社评中特别提到了美国研究人员获得科学经费的问题,指出这一过程中有潜在的民族主义议程,即科学的成功将带来美国经济、医疗和军事的成功。这一点可能被资助的接受者所遗忘,而这已经影响了美国科学界75年(自万尼瓦尔·布什的《科学报告》)。每年国会预算听证会上,增加经费的理由会涉及到中国科学的崛起,以及这如何对美国经济和军事构成威胁。也就是说,美国科研人员获得的经费中,本就存在针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科学发展的资金。这让中国行动计划越来越针对华裔科学家,愈加带有种族定性色彩。

 

另一方面,这样的资助方式与科学发展本身背道而驰。索普写道:“科学进步依赖于合作,依赖于招募最优秀的人才来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依赖于向全世界公布这些发现。因此,将科学设定为与其他国家的天才科学家竞争,并将其设定为藏有不能广泛分享的秘密,这与科学界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然而,“年复一年,科学界的领袖到国会,用民族主义的言辞要求增加资金。而他们都意识到这种做法与科学工作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冲突。”“只有了解联邦资金是如何获得的整个背景,教师才能参与到关于如何提高科学质量和系统的人性和同情心的对话中。”

 

《自然》(Nature)撰文称,许多人认为“中国行动计划”偏离了方向,将重点放在了不正确填写美国机构资助申请的学者身上。这也是索普所吐槽的:“工作变成了是否正确填写表格的练习。众所周知,这是大学教授不擅长的事情。”

 

参考资料

[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us-drops-name-of-trumps-china-initiative-after-criticism/2022/02/23/d7b42db2-94e3-11ec-bb31-74fc06c0a3a5_story.html

[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security/2022/02/23/china-initivative-redo

[3] https://apnews.com/article/business-china-asia-beijing-race-and-ethnicity-c0cb26411f08f82d2ceda30f399d7003

[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s-targeting-chinese-academics-likely-will-not-last-after-doj-review-2022-02-15/

[5]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02/13/china-fbi-initiative-spying-racism/

[6]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6697

[7]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o6563?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rss-sciadv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27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