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科学的社会功能》

 

现在是科学昌明的时代,生活和工作中处处离不开科学。科学拓宽了我们的眼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问题来了:科学本身是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呢?你还真问对了,科学确实有这么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就是科学本身,这个分支的名字叫作科学学,就是“科学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著名科学家贝尔纳(J. D. Bernal, 1901~1971)就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他在1939 年出版的著作《科学的社会功能》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科学学研究的不是科学的具体内容,而是科学的具体活动,包括开展科学活动的理由和条件,从事科学活动的个体和团体,科学活动的发展规律,科学活动对社会的影响,预测科学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乃至更加具体一些的科学决策——这些都是科学的社会功能。贝尔纳曾经引用过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认为我们并不需要给科学和科学学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因为过于刻板的定义有可能损害精神实质。他采纳的是普赖斯的说法,科学学就是“科学、技术、医学等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其他”。

 

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科学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讨论了机械和人的相互影响。汉阴丈人抱着大罐子给菜园子浇水,又累又慢,子贡建议他用机械装置从井里打水,可以做得又快又好。汉阴丈人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我当然知道机械能让人省力,但这样就学会了投机取巧,所以我不干。庄子是唯心主义者,反对社会进步,所以子贡只能认输。我们现在看来,汉阴丈人当然是在诡辩,如果他是认真的话,就应该连罐子都不用,坐等老天爷下雨才对呢。庄子对科学的看法当然不足为训,贝尔纳的工作才是第一次严肃地系统地把科学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贝尔纳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科学学的奠基人,他是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贝尔纳以X射线衍射为手段,在晶体学、液体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担任过世界和平理事会的主席,在克里姆林宫、白宫和唐宁街十号都出席过会议,他还两次访问过中国,见过毛主席和周总理。

 

贝尔纳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科学天赋,年轻时就因为博学多才而被同伴们昵称为“哲人”(sage)。他的传记中译本把sage 翻译为“圣徒”,似乎不是很妥当。“圣”这个词,在中国有着太多道德方面的含义,但贝尔纳的品行根本不能算是具备中文意义上的“圣”,最多算个“情圣”,还是“滥情”的那种。

 

贝尔纳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是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完全应该得到诺贝尔奖。他开辟了“科学学”这个领域,对科学运行的方式、目的和意义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看法。他与很多人有染,跟妻子保持着开放的婚姻,甚至他的长子都不一定是他的血脉。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了很多国防事务,把科学应用于战争防御。他说,除非让科学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否则无法打赢战争。他是共产主义者,在20 世纪30 年代,他认为苏联是最接近理想的进步社会,而西欧的资本主义力量很快就会被粉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的亲苏姿态使他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

 

贝尔纳不仅对很多科学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感兴趣,还深入思考了科学活动的本身。他不认同“为科学而科学”的态度,认为科学不能仅仅是为了发现新东西,还要关心如何利用这些新发现。他认识到当时的科学研究活动的效率很低、管理很差。这些思考最终都体现在《科学的社会功能》里。商务印书馆在1950 年出版了张子美的摘译本《科学与社会主义》,在1982年出版了陈体芳的全译本。

图1 著名科学家贝尔纳的传记(左)和科学学的开山大作《科学的社会功能》(右)

 

这本书有一个完备的目录,从序言到正文到附录,从部分到章到节再到小标题,写得非常详细,只要读一遍目录,就能知道整本书的全貌。这本书的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现在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是“科学所能起的作用”,各自有八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讲述了科学的历史和现状。绪论介绍了科学面临的挑战以及科学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科学的历史概况从科学的原始形态讲到现代科学的诞生,然后是科学与制造业的关系,科学与国家的关系;从大学、政府和工业、农业、医学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英国科研组织的现状,特别还提到了科研经费的筹措和预算;科学教育不仅讲了中学和大学的情况,还特别提到了培养科研工作者和进行科普工作面临的困难;在讨论科学研究的效率的时候,给出了科学的三个目的(心理目的、理性目的和社会目的),他反对纯科学的理想,认为科研工作缺乏协调、效率低下,科学正处于危机之中;《科学的应用》和《科学和战争》这两章强调了科学的功利性,科学能够为人类造福,也能够毁灭人类,社会要注意垄断和专利对科学的扼杀,科学家也要正视战争问题,为和平而组织起来;第八章是《国际科学概况》,里面还提到了中国的科学,即使对正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国也仍然寄予了希望,“中国还会对科学发展作出即令不比西方更大,至少也和西方一样大的贡献”。

 

第二部分谈论了科学的未来。为了培养合格的科学家,必须改变科学教学的方法,修订各个学科的课程,改组科学工作的方式,敞开进入科学工作的大门;《改组科研工作》、《科学交流》和《经费筹措》这三章分别从硬件、软件和资源三个方面讨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发展科学的战略》不仅回答了“科学工作可以规划吗?”这个问题,还呼吁对科学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展望科学的前景;《科学为人类服务》和《科学与社会改造》从多个方面讨论了科学如何为人类服务,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甚至改造社会;最后一章《科学的社会功能》是总结和展望,不仅回顾了科学在历史大变革中曾经起到的重要作用,还阐述了科学在未来发展的趋势,认为“科学实践是人类一切共同活动的原型。……就其奋斗的过程而言,科学就是共产主义。……只有在这种自愿的合作中,每个人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地改变客观事实,只有承认这种必然性,而不妄想对必然性置之不理,才能得到自由。”

 

《科学的社会功能》讨论的范围很广,讲述的很详细。贝尔纳认为科学研究应该加以规划,但为了不扼杀科学活动必需的创新性和自发性,就必须满足三个主要目标:善待科学家;重新理解外部世界;把这种理解运用于造福人类。贝尔纳认为,科学方法只有使用起来,才能改进和发展。这就要求必须重视科普的作用,必须重视科学的实际应用。

 

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大科学还没有出现,科学研究活动更多的还只是某些怪人的个人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这一切。雷达和原子弹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各国政府在战后都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活动,大科学的时代到来了。在《科学的社会功能》出版以后的八十多年里,由政府主导的科研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计算机革命、载人登月、互联网时代,等等。但是到了今天,这种模式似乎进入了瓶颈,遇到了很多重大的困难: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科学教育;越来越庞大的科研队伍;越来越高企的科研经费;越来越脱离实际的科研活动,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我们应当重新思考科学研究的体系、指导思想和整改措施,重新思考科学的社会功能。贝尔纳的工作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参考的价值,值得认真阅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现代物理知识杂志”,选自《现代物理知识》2020年第4期。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