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撰文 | 俞允强

12月23日,北大物理学院发布俞允强教授讣告。很多人想起俞允强教授在20年前发布的有关教学的公开信。

俞允强教授讣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俞允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 年12月21日19时30分在京逝世,享年85岁。

俞允强教授,1937年4月26日出生,浙江镇海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留校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原物理系)工作,1982年在意大利的SISSA获天体物理博士学位,1988年8月晋升为教授,2003 年8月退休。

俞允强教授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引力、黑洞和宇宙学方面的研究,他在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等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教学方面,俞教授曾多次讲授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物理宇宙学等重要的基础课程,其 讲解概念严谨清晰、深入浅出,深受各届学生的好评。他撰写的《电动力学简明教程》、《广义相对论引论》、《热大爆炸宇宙学》等教材在国内广泛采用,影响了一代代年轻学子,其中他撰写的《广义相对论引论》曾获1992年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电动力学教改研究与教材编写”曾获2001年 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俞允强教授为人谦和,治学严谨,桃李满天下,深受师生尊敬和爱戴,为我国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学科发展及人才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不仅仅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理论物理 学界的损失。

我们深切缅怀俞允强教授,俞教授千古!遵照本人遗愿及家属意见,俞允强教授的丧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谨此讣告,共寄哀思。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俞允强教授治丧委员会

2022年12月22日

 

2002年公开信

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并呈主管北大教学的副校长:

这次电动力学考试的125份考卷中,若按常规评定,不及格的占到近30%。比学校学生守则中的规定高出两倍半以上。为避免对教学秩序产生过大冲击,最后定了23份不及格。作为多年的教师我自然知道,要把这矛盾完全掩盖起来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是我认真地想了,觉得还是把矛盾暴露出来为好,因为它不是偶然的个例。

我已有43年教龄。在近10来年的教学中,我每年都在阅卷后为看到学生学到的东西之少而深感沮丧。我觉得我作为教师的努力在白费。尽管多数同学在教学评估中常对这门课的讲授表示很大的肯定,而它在我心中引不起一点欣慰感,我教的是物理系大三学生的基础理论课。这半年正值TOEFL和GRE考试。大量同学的主要精力完全不在正课学习上。前几年我数过,估计总有10%的学生经常不来听课 (今年学生太多,我无法数) 。这样,大面积不及格随时都可能出现,因此今年的局面全然不使我感到意外。

从这次考试看,学生最终对电动力学掌握情况之糟很惊人。这里不宜讨论细节。但是只看象第一道这样 elementary的题目 (考题纸附上) 就很触目惊心。全题16分,125人的平均得分仅为9分左右。在学完电动力学后,对于线性介质中的Maxwell方程对磁铁不适用这样的常识竟有近一半人不知道。这局面实在足以让老师吐血!

我从教学经历感到,局面是从90年代初起逐渐恶化的。因此在前面已讲过,今天的事决不是“偶然的个 例”。我感觉至少有十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稳步地”下降。我想明白地说,这矛盾要遮掩很容易,而要捅开它正视它则很难。象我这样经历长而且已背上不少好名声的教师在捅这矛盾时也仍因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十分犹豫。但是这次我决心以经历和名声为“资本”,来作此一搏。若由此能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我将把它看作退休前我对工作了40余年的物理系的最后贡献。

至于为什么今年暴露得特别尖锐,我也不甚明其所以然。上面讲到的考出国未必一定是最主要的原因。为此请你们先研究一下:一,我的教学是否有重大缺陷,二,考题是否过难或过偏。这两方面发现问题请直告我。如若没有重大问题,那么该认真研究了:背后深刻的毛病出在哪儿?

现在学校的目标是要提高为世界一流。学生学习状况的稳步下降与学校水平上升为一流是格格不入的事。难道我们会“下滑”成世界一流吗?这才是我耿耿于怀的问题。它多少使我联想起半个世纪前的“大跃进”。事后认识到浮夸再重新纳入正道化了20年。我们国家已经经不起再一个20年的时间损失了!

我将把这封信公开到网上去。它反映的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对物理系的现状的忧虑,且多半不是“杞人无事忧天倾”。公开出去可以让同学也知道老师在想什么,也来参与讨论。我也想知道同学对此怎么想。没有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离开丅同学方面的自觉配合,恐怕干部和老师的任何招数都难以起显效的。

电动力学主讲教师 俞允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和乐数学”。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27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