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少人在猜测二次感染的风险,从科学上说,哪些因素会影响二次感染的概率呢?

撰文 | 周叶斌(遗传学博士、新药研发从业者)

现在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二次感染的说法。由感染一次之后三个月内不可能再被感染。进而引申出“早阳早好”“阳一次可以放心浪三个月”等说法。那么一次感染真的能带来三个月的绝对保护吗?

 

01、防感染主要靠的是中和抗体,疫苗和自然感染都能产生

在探讨一次新冠感染到底能带来多久保护,以及保护的程度有多高前,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人体是靠什么来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特别是新冠感染带来了什么,让我们觉得会阻断下一次感染? 

答案是主要靠中和抗体。抗体是人体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可以特异地与某个抗原结合。像新冠病毒上的蛋白质就是抗原,人体感染新冠后免疫系统就会被刺激,一些B细胞在这一过程中会“学习”如何特异地识别新冠病毒的蛋白质,产生对应的抗体。人体针对新冠产生的抗体是多样的,不同的抗体与病毒结合的位置不同,或者说识别的位点不同。在所有针对新冠的抗体中有一类极为特殊,它们和新冠病毒结合后可以直接阻断病毒进入人体细胞,这就是中和抗体。

当中和抗体阻断了病毒进入细胞时,也就阻断了病毒感染细胞。不难想象,如果我们体内针对新冠的中和抗体很多,也就是很多疫苗新闻里报道的中和抗体滴度很高,那么进入人体的新冠病毒就有可能被彻底阻拦在细胞外,也就能阻断感染了。

那什么能激发人体产生新冠中和抗体呢?其实只要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产生就行。而无论是疫苗接种还是自然感染,都会激发这样的免疫反应。因此,疫苗接种和感染都能通过中和抗体的产生,来降低感染或二次感染的风险。

 

02、防二次感染受三大因素影响

自然感染也就是当下很多人戏称的“阳过”,可以诱导中和抗体来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但这是不是就像传说的那样,可以三个月无视新冠病毒呢?

不是的!感染带来的中和抗体能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这是一种生物学机理,可这个机理要在现实中实现,会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就阻断二次感染而言,有三大因素可以让“阳过”的保护没那么可靠。

1. 感染诱导的实际中和抗体的数量。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这也会反映在免疫反应的强弱上,再加上病毒感染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有巨大的个体差异,最终导致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极不平均。有些人可能抗体滴度很高,有些人可能很低。一般来说,无症状或症状更轻微的感染者,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更低。在疫情早期就有研究发现不少无症状感染者在感染后都检测不到中和抗体[1]。这可能是因为无症状感染过程中病毒对人体影响很小,免疫系统也没受太大刺激。因此,无症状可能会让感染者很“舒服”,但诱导的中和抗体少,会让阻断二次感染的希望变小。

2. 中和抗体会随时间减少。前文说了中和抗体是人体B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要维持大量的中和抗体需要人体保持极大数量的特异识别新冠病毒的B细胞,让它们不断产生抗体。这一过程是非常耗能的。如果都没碰到病毒,对人体来说就是在做无用功,进化上也是一种劣势。因此在没有遇到对应的病原体比如新冠病毒的情况下,中和抗体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少。感染过去的时间久了,自然防二次感染的能力也会下降。这与新冠疫苗接种时间久了,突破性感染风险增加是一个道理。

3. 病毒的突变也会影响二次感染风险。中和抗体为什么能阻断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这与抗体和病毒结合的位置有关。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进入人体细胞。而中和抗体恰好能结合在S蛋白的特定位置上,切断病毒与ACE2受体的结合。可是如今的主流病毒株奥密克戎在S蛋白上出现了大量突变,让原来的中和抗体效果大减,变得不能中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逃逸。

需要注意的是奥密克戎病毒株仍在不断突变、进化,而且进化的方向主要就是更强的免疫逃逸,特别是逃逸过往奥密克戎感染。这也很可能影响过往感染对二次感染的防护效果。

比如来自国内的一项研究发现接种完三针疫苗又经历过BA.5奥密克戎亚株的突破性感染,血清里针对BA.5的中和抗体更高,可对BF.7,BQ.1以及XBB等新近出现的免疫逃逸更强的奥密克戎亚株,中和抗体滴度有明显下降[2]

 

03、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看到自然感染确实能通过激发针对新冠的中和抗体来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可是阻断二次感染受到多个因素影响——个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差异,感染发生了多久以及是否出现新的突变株。

在这么多的不同因素影响下,我们只能说过往感染能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但没法打包票说多久之内绝对没事。

网上传说的3个月之内不会二次感染,其实是对一些二次感染规律的误解。一般来说感染后的三个月内,感染带来的免疫反应如中和抗体还维持在较高水平,这种情况下对同一个突变株来说,再度感染的风险比较低。这应该也是3个月内不会二次感染中“3个月”的出处。 

不过把科学家的这种风险判断解读成三个月不用怕新冠就是误解了。科学家们分析三个月内二次感染风险低,目的是指导疫苗接种。如果人体对新冠的免疫反应尚在高峰,再接种疫苗很难诱导出好的免疫反应,相当于白打了一针。因此对于有过往感染的人来说,接种疫苗需要在让疫苗有效,与二次感染风险之间做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美国疾控中心(CDC)等机构在分析了大量研究后,提出3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对低一些,感染者可以在三个月后接种疫苗[3]

不过这可不是说3个月内绝对不感染,实际上更短的时间内二次感染是有先例的。而且如今奥密克戎亚株很多,不少都是以逃逸过往奥密克戎感染为特征,不仅增加了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也让间隔时间不再那么明确。例如美国的卫生部长在2022年5月与6月,间隔一个月时间就两次确诊新冠[4]。考虑到当时正是全球新冠主流病毒株由BA.2转为BA.5的时候,有可能就是在感染了BA.2后,又被能免疫逃逸的BA.5病毒株感染。

最后,我们一定要注意,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比过往的新冠病毒株有下降,但病毒感染在个体身上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把“阳”当作绝对安全的体验。阳过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更不存在早阳早好。

 

参考文献

[1]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53977

[2]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9.15.507787v4.full

[3]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clinical-care/clinical-considerations-reinfection.html

[4]https://apnews.com/article/biden-covid-health-germany-xavier-becerra-bf13e1eeddc3eb5a5f6b422e277edb28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全民较真-腾讯新闻”。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62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