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将简单介绍文艺复兴晚期重要的画家、建筑师与艺术史学家瓦萨里的绘画与建筑作品;然后简单介绍并讨论他的艺术史学奠基名著《艺苑名人传》。

撰文 | 张羿

1

集前辈大师优点而创作出的绘画

几乎任何到过佛罗伦萨的人都见过瓦萨里绘制于佛罗伦萨总教堂大穹顶内部的天顶画(图1)。应该说,邀请瓦萨里绘制这一画作,是佛罗伦萨给这位艺术家的最大荣耀。此画的设计始于1570年,它在宗教内容方面得到了佛罗伦萨的僧侣与人文主义学者闻乾佐·博尔基尼(Vincenzo Borghini, 1515年-1580年)的协助。图画的绘制工作正式开始于1572年,1574年瓦萨里去世后,由费德里科·组卡里(Federico Zuccari,1540/1541年-1609年)与助手按照瓦萨里的设计最终将其完成,为布鲁内莱斯基建造的大圆顶装饰工作画上了句号。

图1. 瓦萨里,《末日审判》,湿壁画,1572年-1579年绘制,现陈列于佛罗伦萨总教堂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站在穹顶下仰观此画,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教会的威严,同时也会希望自己的灵魂在画作引导下升入天堂。此画风格显然受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在细节方面,我们还可看到拉斐尔画作的影子(图1和图1a)。瓦萨里不愧是位艺术史学家,他对前辈大师作品的优点有着深刻认识并能将这种认识展现在自己的画中。

图1a. 《末日审判》局部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瓦萨里在稍早时期绘制的另外一幅著名作品《受胎告知》也有着类似特征(图2),这幅表现天使向童真女玛丽娅告知其未婚怀孕的画面异常静谧、简洁、优雅,并且充满了装饰气氛。画家在此综合了两位佛罗伦萨画家安德列亚·德尔·萨尔托(Andrea del Sarto, 1486年–1530年)与萨尔维亚提(Salviati,1510年–1563年)的画法绘制了这幅作品。

图2. 瓦萨里,《受胎告知》,木板油画,1564年-1567年绘制, 高216厘米,宽166厘米,现陈列于卢浮宫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此略为详细地介绍一幅现陈列于日本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中著名的瓦萨里画作(图3)。此画曾由拿破仑的弟弟同时也是荷兰国王的路易·波拿巴(Louis Buonaparte,1778年- 1846年)收藏,后流入市场,1979年被日本收购。

图3. 瓦萨里,《客西马尼园》,木板油画,约1570年绘制,高143.5厘米,宽127厘米,现陈列于日本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画作表现的故事源于新约的《路加福音》22:39–40与《马太福音》26:36–47,在最后的晚餐结束后,耶稣带领门徒前往客西马尼园(Gethsemane),这里是一处果园,他在此处向天父祷告,而门徒却都已入睡,一位天使此时却从天上显现,为耶稣加添力量。画中耶稣与三位门徒组成了一个三角形,耶稣位于其顶端,三位入睡的门徒从左到右分别为彼得、约翰与雅各。此画应是瓦萨里晚年绘制的一幅成熟作品,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物的造型以及画面散发出的动能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艺术张力与视觉冲击力。在画的左上方我们可以看到犹大正在带领一群人来抓捕耶稣,这是该主题画作的传统定式。认真观察此画,我们会看出,画中的天使显然受到了拉斐尔的影响而其它人物可谓深得米开朗基罗的真传。

2

瓦萨里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提升艺术家们的社会地位

图4所示的壁画无疑是为了向世人展示画家如何绘制自己的作品及其工作室内的情形而绘制的,因为是为教堂内的礼拜堂所作,画家为此画设计了宗教背景。画中的圣路加用了瓦萨里本人的形象,而在最右边观看瓦萨里绘画的人物是为佛罗伦萨艺术设计院(Accademia delle Arti del Disegno)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雕塑家乔万尼·安吉罗·蒙托尔索利(Giovanni Angelo Montorsoli,1507年-1563年)与他的学生马尔蒂诺(Martino)。

图4. 瓦萨里,《圣路加绘制圣母像》,湿壁画,1565年后绘制,高320厘米,293厘米,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领报大教堂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瓦萨里的巨著《艺苑名人传》为从事绘画、雕塑与建筑的视觉艺术家们带来了职业尊严与崇高的社会地位,在此之前,无论他们中的个体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从整体来说,他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是手工业行会的工匠。这一点我们可从如下事实得到佐证:没落贵族出身的米开朗基罗不喜欢人们称他为雕塑家米开朗基罗而希望人们直呼其姓氏博纳罗蒂(Buonarroti);拉斐尔尽管在绘画界声名显赫,但他依然盼望自己能够得到红衣主教的位子,甚至为此选择不结婚。 

毫无疑问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使得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师中的精英群体因其才华与机会获得了大量财富,这毫无疑问与以美第齐家族为首的统治精英对艺术的赞助有着重要关系。到了16世纪中期,随着经济恢复与政治稳定,统治托斯卡纳的柯西莫一世与以瓦萨里为首的艺术家一起,终于走出了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步,他们于1563年建立了佛罗伦萨艺术设计学院,佛罗伦萨最成功的艺术家从此有机会成为被称作“院士”的精英人士,他们因此不仅有了令人仰慕的社会地位,而且有了源于政府的稳定收入。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可以从此不必再仰赖贵族与富豪的赞助而进行自由创作。无论如何,意大利艺术家从此登堂入室,极大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佛罗伦萨艺术设计学院在城中的圣母领报大教堂(Basilica della Santissima Annunziata)内获得了自己的小礼拜堂,不仅可为佛罗伦萨艺术家提供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他们中的精英人士,如贝凡纽多·彻里尼(Benvenuto Cellini,1500 –1571年)、蓬托莫(Pontormo,1494年-1557年)等人,可以如贵族一般葬入小礼拜堂内。瓦萨里的这幅作品位于祭坛正中,可以说是艺术家自己荣耀之体现。 

3

瓦萨里的建筑成就

作为一位建筑设计师,瓦萨里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作品,其中一个著名作品当属比萨的骑士宫(Palazzo dei Cavalieri)(图5),如今它是意大利精英高等教育机构比萨高等师范学校(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所在地,骑士宫右边的圣斯蒂法诺骑士团教堂(Chiesa di Santo Stefano dei Cavalieri)也由瓦萨里设计,它们一起构成了骑士广场最美丽的部分;另一个最著名的应是乌菲齐宫及与之相连的瓦萨里走廊,它们现在是乌菲齐博物馆的所在地。

图5. 瓦萨里,比萨骑士宫,1562年建成,位于意大利比萨的骑士广场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1. 比萨骑士宫与骑士广场

比萨的骑士广场(Palazzo dei Cavalieri)曾经一直是该城政治中心。1562年时,瓦萨里对广场西北边的长者宫(Palazzo degli Anziani)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设计与扩建,成就了我们见到的宏伟且不失优雅的骑士宫(图5)。之所以称作骑士宫,是因其建成后被用于圣·斯蒂芬骑士团成员的聚会与训练。正面外墙的装饰壁画由瓦萨里本人设计,尽管后来在修复时有所变化,但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样式,在十六到十八世纪期间,正墙上方第3层与第4层之间添加了六个壁龛,其中放入了美第齐家族从柯西莫一世到柯西莫三世历任托斯卡纳大公胸像,在这些胸像的正中则是美第齐家族族徽,楼两侧则是圣斯蒂芬骑士团的徽章。相对于建筑主体来说,这栋建筑顶端有一个宏伟的屋顶并且其屋檐向外伸展得非常广阔,配上正门部位优雅对称的阶梯,整个建筑显得异常的令人瞩目。

骑士宫今天是意大利最重要的高等精英教育机构比萨高等师范学校(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的所在地。这所大学的本科每年只招收50-60人左右,它不仅培养了包括数位意大利总统与总理在内的政治精英,更重要的是,它还培养了一大批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意大利人士,其中包括:数学家圭多·富比尼(Guido Fubini,1879年-1943年);数学家恩尼奥·德乔吉(Ennio de Giorgi,1928年–1996年),1990年沃尔夫奖得主;数学家阿莱西奥·菲加利(Alessio Figalli,1984年-),2018年菲尔兹奖得主;还有中国人熟悉的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01年-1954年),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艺术史学家保拉·巴罗淇(Paola Barocchi,1927年–2016年)等人。

骑士宫正前方为柯西莫一世立像(图5a),由皮耶特罗·佛兰卡维拉(Pietro Francavilla, 1548年-1615年)在柯西莫去世20多年后制作,与骑士宫建筑风格完全一致并和谐地融为一体。我们看到柯西莫一世右脚踩在海豚上,象征了对海洋的征服。这是为了纪念他所创建的佛罗伦萨海军在1571年参加勒班陀海战。这场战争被称作欧洲近代的海上萨拉米斯战役,由教皇庇护五世(Pope Pius V)组织的天主教神圣同盟海军在勒班陀重创土耳其海军,奥斯曼帝国从此在地中海上由进攻转入防御。

图5a. 皮耶特罗·佛兰卡维拉,柯西莫一世,大理石雕塑,1596年制作,现陈列于比萨骑士广场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骑士宫南侧的建筑为圣斯蒂法诺骑士团教堂(Chiesa di Santo Stefano dei Cavalieri),教堂的附属钟楼也由瓦萨里设计,其造型极其优雅,是比萨市内唯一的文艺复兴式教堂(图5b)。它与骑士宫东北侧的时钟宫一起,构成了比萨骑士广场最有魅力的部分。笔者曾有幸无数次漫步在这里,它毫无疑问是比萨最温馨优雅的广场,由于附近比萨大学有众多学生,这里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异常忙碌,尤其在白天,特别是中午;但每当周末,这里绝对是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图5b. 瓦萨里,圣斯蒂法诺骑士团教堂,1569年建成,位于意大利比萨市中心的骑士广场。

图5c. 意大利比萨骑士广场丨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3.2. 乌菲齐宫与瓦萨里走廊

1559年,瓦萨里获得了他有生以来最大规模也是最重要的公共建筑项目,即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宫。所谓乌菲齐,Uffizi,是意大利语中办公室的意思。柯西莫一世打算将散布在佛罗伦萨市内不同地方的各个政府行政机构全部集中在乌菲齐宫内,以增强政府执政的功能与效率。有关乌菲齐宫建筑的一些基本想法应来自柯西莫一世本人,毕竟这里是其领导下的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但瓦萨里毫无疑问将这一办公大楼以极其完美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其造型优雅轻灵,给人一种亲近之感。虽然整个建筑全部完成于1580年代,那时瓦萨里已经逝世,但其结构与功能设计,尤其是外立面的艺术风格,毫无疑问出自瓦萨里之手。

按照瓦萨里原来的设计,将整个建筑分成若干单元,每个政府职能部门都占有大楼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入口处由一对古代希腊多利克柱作为标志。第三层楼为主楼层,每个单元有三个引人瞩目的大窗户,其造型设计深受米开朗基罗的影响(图6)。顶层的第四层本来是开放、宽敞且极为经典的托斯卡纳式开放回廊,但后来都配上了窗户,其内部现为乌菲齐博物馆内的长廊展厅,摆放古代希腊罗马雕塑与文艺复兴时代的名人肖像。

图6. 瓦萨里,乌菲齐宫(西北方向外观)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整个乌菲齐宫建筑的东南方,一个底部由拱门与敞廊组成的三层建筑将两排平行的办公楼连结起来,这个联接部的上两层为内部极为宽敞的封闭走廊。它东南方向的外立面正对阿诺河,应为河岸上最美丽且最精致的宫殿建筑(图6b)。

在乌菲齐宫的西北方,由建筑结构本身合围而成的凹入部分为乌菲齐广场(Piazzale degli Uffizi)(图6a),配上建筑本身所附带的柱廊与骑楼,可以让普通人比较容易地接触政府官员并松轻地与之交谈。佛罗伦萨人19世纪中期在柱廊与骑楼内添加了众多托斯卡纳伟人的全身雕像,如图6a、图6b与图6c,使广场不仅成为休闲散步的地方,而且也是展示与佛罗伦萨历史并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

图6a. 瓦萨里,乌菲齐广场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6b. 乌菲齐(东南方向外立面)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565年时,柯西莫一世出于自身安全与方便考虑,打算建设一条封闭的空中走廊,将老宫、乌菲齐宫以及在阿诺河另一边的自家宅邸披提宫(Palazzo Pitti)通通联接起来(图6c),瓦萨里接受了设计与督造任务。这条如今被称为瓦萨里走廊的封闭通道,全长760米,由于建筑师出色的组织能力,仅用5个月就全部完成。它从老宫南侧开始,然后进入乌菲齐宫,再从乌菲齐宫南侧伸出,沿着阿诺河北岸建设,然后跨越老桥(Ponte Vecchio),一直到达披提宫。它本来是一个实用建筑,但如今却成为佛罗伦萨最美丽的一部分,特别是它跨越老桥的部分,令后者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最美丽也是最优雅的古代桥梁之一。瓦萨里走廊如今是乌菲齐博物馆的一部分,用于展示博物馆收藏的自画像作品。

图6c. 瓦萨里,连结乌菲齐宫并跨越老桥的瓦萨里走廊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乌菲齐宫虽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但从建成时刻开始,美第齐家族就将自己收藏的一部分艺术品摆放其中,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摆放艺术品的厅堂进行了认真设计,图6d所示的八角形展厅在16世纪末17世界初就已经是整个西方世界最为著名的一个去处,成为文人雅士与上层贵族人生必去之地。1765年,乌菲齐宫作为美第齐家族收藏的艺术品摆放地正式对所有公众开放,意大利统一后,从1865年开始至今,整个乌菲齐宫与瓦萨里走廊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更令人感叹的是,博物馆内最著名的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展览设计与展品摆放一直深受瓦萨里思想的影响。其实,何止是乌菲齐,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如巴黎卢浮宫、圣彼得堡冬宫等,它们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品的排列摆放,直到今天都仍然同样深受瓦萨里思想的影响。

图6d. 乌菲齐宫内八角形展厅(局部)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4

《艺苑名人传》

罗马有西塞罗,佛罗伦萨有瓦萨里,他们记录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成就,向世人展示了其祖国曾有过的辉煌与伟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动力与榜样,并因此激励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撰写一部有关当代艺术家书籍这一想法源于作家与肖像画收藏家保罗·乔维奥,他在红衣主教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Alessandro Farnese, 1520年-1589年)家的一次聚会中表达了这一想法并得到后者支持。这位红衣主教要求瓦萨里帮助乔维奥收集信息,但乔维奥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这一项目,最终将收集信息与写作的任务完全转给了瓦萨里。瓦萨里尽管有着几乎不间断的各类纯艺术创作活动,但他还是努力腾出时间来完成了这部对世界产生了持续影响力的书籍,为自己赢得了持久而倍受尊敬的作家声誉。瓦萨里独立撰写的《艺苑名人传》(图7),全名为《由契马布埃至当代最优秀的意大利建筑师、画家、雕塑家生平》(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architetti, pittori, et scultori italiani, da Cimabue insino a' tempi nostri),是西方第一本艺术史学著作,艺术史这一学科也由此诞生。

图7. 《艺苑名人传》1568年版扉页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瓦萨里书的首版于1550年由来自尼德兰并为柯西莫一世大公服务的人文主义学者与出版商洛伦佐·托伦提诺(Lorenzo Torrentino,原名Laurens van den Bleeck,1499年–1563年)在佛罗伦萨印刷出版;后于1568年再版。1568年这一版本有许多内容经过改写并进行了大量扩充,还加上了艺术家的肖像,成为后世标准版。时至今日,瓦萨里这部书已被翻译成包括汉语在内的多种文字并在世界各地仍被广泛销售,成为人们了解文艺复兴艺术成就的必读之书。 

与佛罗伦萨伟人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1469年-1527年)和圭恰迪尼(Guicciardini,1483年-1540年)一样,瓦萨里因写作其本人所从事专业的历史而成为十六世纪佛罗伦萨最重要作家。他们的著作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一个重要观念,即历史应由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并取得过令人瞩目成就的人士来写成。

正因是一位专业艺术家,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对其所记述的许多人物及众多作品的评论都展现出深刻的洞察力与真知灼见,他用进步主义的世界观对佛罗伦萨乃至意大利其它地区的艺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一点在绘画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传记的第一部大约从十三世纪中期开始,意大利人在古代西罗马帝国终结所带来的长期艺术衰落后从东方的拜占庭再次引入绘画艺术,但这类绘画没有立体感、粗糙而又缺乏生气。然而从1300年前后开始,佛罗伦萨出现了画家乔托(Giotto),他在绘画时努力模仿真实的自然,在创作过程中画出了有立体感的人物,其作品终于有了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佛罗伦萨十五世纪的艺术发展,瓦萨里认为在绘画方面开启整个十五世纪探索的马萨乔(Masaccio)在继承十四世纪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开始在绘画中引入了布鲁内莱斯基发明的透视法则,从此开始,科学与绘画相结合,加上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学习与继承,艺术进入了辉煌的复兴时代。

第三部分记录了文艺复兴高峰期艺术家们的成就,它起始于活跃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达·芬奇,讲述了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等人的成就,直到1564年米开朗基罗去世为止。瓦萨里特别强调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高峰期的艺术不仅超越了古希腊罗马的成就,而且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超越了自然本身,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完美境界。

瓦萨里用进步主义的世界观对佛罗伦萨以及意大利的绘画艺术以个人传记的方式进行了系统论述,他将传记的三部分比作人类个体成长的三个阶段,即艺术的童年、青年与成熟时期。尽管随着艺术品味的变化,人们今天未必完全同意瓦萨里这一类比,但他在传记中所表达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数世纪人们对艺术的判断。

笔者认为,瓦萨里在撰写《传记》时,有些过分强调了自然主义、科学主义及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影响,他对哥特艺术过份贬低的批评,不仅忽略了后者在装饰方面的魅力,而且对其作品在观众心灵的影响力完全视而不见。哥特风格曾对利皮与波提切利等伟大艺术家们产生过正面的影响,瓦萨里却对其进行了负面评价,这与事实未必相符。瓦萨里也许在当时为了建立进步主义的艺术理论,不得不对艺术史料作出符合自己观点的取舍。 

无论如何,瓦萨里的思想不只影响了艺术史学界,我们今天在许多著名博物馆如乌菲齐宫、卢浮宫、冬宫等处看到的文艺复兴绘画作品的摆放排列,仍然深受瓦萨里理论的影响。

5

结语

在天气晴好之日,沿着阿诺河漫步,登上佛罗伦萨城外西南部山丘上的米开朗基罗广场,眺望城内,老宫的高塔、主教堂的大圆顶、乌菲齐宫和瓦萨里走廊,尽收眼底(图8)。它们不仅分别代表了14世纪、15世纪与16世纪佛罗伦萨的建筑艺术成就,而且也正好对应了瓦萨里《传记》中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艺术发展的三阶段。这里是西方文明在罗马帝国陷落后经历了几个世纪黑暗时代再次开始复苏之地,文艺复兴留给世人最重要的成果是众多的艺术精品,如果没有瓦萨里,也许今天我们不一定知道如此之多在这三个世纪中创造了辉煌业绩的艺术家姓名,也无法确定众多艺术作品的作者为谁。经历几个世纪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如今已被全世界公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佛罗伦萨在这个时代创作的艺术作品被世界上许多重要博物馆收藏展出,这无疑应部分归功于瓦萨里。

图8.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眺望佛罗伦萨市区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作者简介

张羿,艺术史研究者,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也是数学家、逻辑学家。

出品:科普中国

 

话题:



0

推荐

返朴

返朴

2619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