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3年01月04日 08:04

阳一次保仨月?二次感染受哪些因素影响

不少人在猜测二次感染的风险,从科学上说,哪些因素会影响二次感染的概率呢?

撰文 | 周叶斌(遗传学博士、新药研发从业者)

现在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二次感染的说法。由感染一次之后三个月内不可能再被感染。进而引申出“早阳早好”“阳一次可以放心浪三个月”等说法。那么一次感染真的能带来三个月的绝对保护吗?

 

01、防感染主要靠的是中和抗体,疫苗和自然感染都能产生

在探讨一次新冠感染到底能带来多久保护,以...

阅读全文>>
2023年01月04日 08:04

怀念朱照宣先生

怀念朱照宣先生

朱先生是力学界的才子,可以说是中国力学界知识最渊博的学者。

撰文 |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

许多老先生没能熬过2022年12月的奥密克戎疫情。当月28日,惊闻北京大学力学系朱照宣教授也走了。朱先生可以说是我人生当中的大恩人。因先生向孙小礼教授的推荐,我推掉另一家高校的offer而到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工作。我从朱先生那里学到书本上找不到的许多知识和方法,我的数理基础拓展、人脉的建立也都与先生息息相关。朱...

阅读全文>>
2023年01月03日 08:39

曹则贤:电磁学/电动力学的现象、技术与思想(上) | 中科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

曹则贤:电磁学/电动力学的现象、技术与思想(上) | 中科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

2022年12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主办的中国科学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上,中科院物理所曹则贤研究员开讲《电磁学/电动力学:现象、技术与思想》。现将演讲全文内容整理如下,个别字词稍有改动。由于微信字数限制,全文将分为上下两部分推送。本文为上篇,包含引言、电现象与磁现象、静电学与静磁学、电磁学四部分内容。下篇将于明日推送,包含普通电磁学的数学问题、电动力学、量子电动力学、结语、回答网友提问五部分内容。 ...

阅读全文>>
2023年01月01日 08:59

另类三体:如果月球轨道换个方向,就会撞上地球

另类三体:如果月球轨道换个方向,就会撞上地球

撰文 | 姬扬

 牛顿因为疫情的原因,躲在乡下思考天地日月星辰,终于领悟了万有引力的原理。他把这个天地大道藏在心里,直到有一天,哈雷来看望他。 

牛顿看见哈雷,就上了山,既已坐下,哈雷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说: 

枝头的苹果落地了,因为地球是吸引它的。

扔出去的石子会落地,也是因为地球吸引它。

站在山上扔出去的石子,落地的位置更远,因为地球吸引它下落的距离变大了。

站在山上扔出去的石子,出手时的...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30日 16:10

披着工程师外衣的数学家丨纪念若尔当逝世一百年

在学科尚未框定个人职业并使其囿于单一工作的时代,“数学家”一词并不足以界定堪当这一称呼的那些“杂家”(或者说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若尔当,一生以工程师这一职业立身,其所成就,无论是若尔当标准型,还是对伽罗瓦理论的发展,都溢出了数学的边界,或反哺了工程学科,或在近世物理中结果开花。他,可以称得上是披着工程师外衣的数学家。

撰文 | 丁玖(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数学系教授)

修过数学基础课《高等代数》或《线性代...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9日 08:00

《科学》:中心法则的关键过程,有了全新认识

《科学》:中心法则的关键过程,有了全新认识

1958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Francis Crick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这条法则指明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至RNA,再由RNA传给蛋白质的单向不可逆过程,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成为分子生物学的核心理论。

现在,《科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填补了中心法则的重要一环。这项研究将基因调控与mRNA、蛋白质水平定量联系起来,让我们以全局的视角看待这个关键的生命过程。

简单来说,中心法则包含了转录和翻译这两...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8日 08:00

陈省身:微积术的发现与发展(为纪念牛顿诞生三百周年而作)

陈省身:微积术的发现与发展(为纪念牛顿诞生三百周年而作)

撰文 | 陈省身

 

引言 

微积术的发现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假使没有微积,我们不能想象近代的科成何景象。现在我们学习微积,一个中材的人,便可于短期内明了其原理。然而在发现的时候,即使极大的天才,亦须苦心孤诣,暗中摸索,才能获得门径。在我们已经利用了微积方法二百余年后的今日,追溯既往,考察一下它的发现的经过,便知前贤缔造的艰难,远非想像所及。

微积术的发现者,一般公认为牛顿(1...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8日 08:00

时间的参差:2035年取消闰秒

时间的参差:2035年取消闰秒

原子时与地球自转是否需要同步以及如何同步的问题仍无定论。撰文 | Elizabeth Gibney

翻译 | 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

世界上最权威的计量学组织做出决定,为了和地球自转保持一致而给官方时钟加“闰秒”的做法将于2035年起停止。

 该决定是11月18日在巴黎市郊举行的国际计量大会(CGPM)上由世界各国政府代表做出的。也就是说,从2035年开始——或者更早——天文时间(称为UT1)可以和基于原子钟稳定秒长的协调世界时...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7日 09:35

历史上“救人最多的观念”是如何育成的丨纪念巴斯德诞辰200周年

历史上“救人最多的观念”是如何育成的丨纪念巴斯德诞辰200周年

不如说他相信实验所提供的事实结果。

他将人类从对疾病原始而迷乱的恐惧中解救了出来。

 

撰文 | 冉涛、李庆超(山东师范大学)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8)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是保安大爷的“灵魂追问”,更是我们几乎每个人童年的“存在焦虑”。当这个严肃的问题抛给我们的父母,我们得到了荒谬而无从证伪的答案:我们是被捡来的,好一点的捡自河边,差一点的是...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6日 11:28

每日疫情数据停更,但不意味着可放弃病毒监测

每日疫情数据停更,但不意味着可放弃病毒监测

与新冠共存需要建立在对新冠的了解而非忽视之上。

撰文 | 周叶斌

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说明:“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由于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退出舞台,官方依赖核酸检测通报的确诊病例数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感染情况,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抗原自测确诊,还有不少人有症状却没有抗原试剂盒可以来检测。也有人会说,反正大多数感染者都是轻症或无症状,测了是吃感冒药,不测也是吃感冒药,检测病毒还有意义吗?

有人认...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4日 08:00

20年前北大物理系俞允强教授公开信:难道我们会“下滑”成世界一流吗?

20年前北大物理系俞允强教授公开信:难道我们会“下滑”成世界一流吗?

撰文 | 俞允强

12月23日,北大物理学院发布俞允强教授讣告。很多人想起俞允强教授在20年前发布的有关教学的公开信。

俞允强教授讣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俞允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 年12月21日19时30分在京逝世,享年85岁。

俞允强教授,1937年4月26日出生,浙江镇海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留校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原物理系)工作,1982年在意大利的SISSA获天体物理博士学位...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4日 08:00

马尔可夫——传薪火于数学内外,留得身后百年声名丨纪念马尔可夫逝世一百周年

恰如大部分数学构成完美自洽的体系一样,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能自足于其所从事的数学事业而使后人觉其一生臻于完满。但人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即便是离群索居的数学家,也要在其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风云激荡中浮沉溯游。马尔可夫,一位其名与随机过程几不可分的伟大数学家,以其所坚执,在俄罗斯帝制时代扬清击浊,使薪火传于数学内外。百年之后我们纪念他,因其不磨的数学成就,也以其自由不屈的高尚人格。

 

撰文 | 丁玖

 

...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3日 08:00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50年从零开始到世界先进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50年从零开始到世界先进

1969年1月,由于强冷空气侵袭,长江、黄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冰凌灾害,造成我国大范围通信、交通中断,美国气象卫星监测到了这一灾害天气。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中央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原名)等单位的代表时指示,一定要采取措施,改变落后面貌,应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从此拉开了中国气象卫星研制的序幕。

 

撰文 | 董瑶海、陈文强、杨军

 

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50多年来...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3日 08:00

我的父亲于敏,如何从一个穷学生成长为中国“氢弹之父”

我的父亲于敏,如何从一个穷学生成长为中国“氢弹之父”

我父亲一直强调,大家一定要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撰文 | 于辛

 

于辛 ·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之子

格致论道第86期 | 2022年9月17日 北京

 

与良师益友相伴

 

特别荣幸今天能请到于辛老师,从家人的视角来跟大家分享,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遥远、神圣的重要科学家们,在生活当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请您先跟我们讲讲于先生的故事。

 

于辛:我觉得要了解我父亲,应该从他的青少年时...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2日 08:18

质子内部有什么?

质子内部有什么?

原子中心那个带正电荷的粒子是个难以言传的复杂东西,它会根据探测方式改变其样貌,展示出了多样的性质。如今,人们人们正努力将质子的千姿百态拼接成一副最完整的画面。

 

撰文 | C. Wood M.Shermann

编译 | 1/137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质子有时包括粲夸克和粲反夸克,这些巨大的粒子都比质子本身重。[Samuel Velasco/Quanta Magazine]

 

在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发现每个原子中心都有带正电的粒子后一个多...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2日 08:18

拉马努金:“与神对话”的数学天才

拉马努金:“与神对话”的数学天才

撰文 | [英] 马库斯·杜·索托伊

翻译 | 柏华元

 

当哈代和利特尔伍德步履维艰地穿越陌生的黎曼图景时,在5000英里外的印度马德拉斯港务局内,一个名叫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的年轻办事员被素数的神秘莫测吸引住了。


 

他没有把时间花在他本应负责的无聊的记账工作上,而是把所有醒着的时间都用来记录观察到的或者计算出的关于这些奇怪数字的规律。拉马努金在研究素数时,对于西方世界开辟出的独特复杂的视角还一无所知...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1日 09:19

新冠抗体何时产生?抗体形成前有重复感染风险吗?

新冠抗体何时产生?抗体形成前有重复感染风险吗?

撰文 | 周叶斌

 

1、重复感染的谣言

 

最近国内感染新冠的人很多,像我的朋友圈正在向阴性清零迈进。而一些新的新冠谣言也不断出现。像这几天很多人在问抗体形成和重复感染的事情。

 

抗体相关的谣言大概是这样: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形成抗体要15天,抗体形成前是人体虚弱期,容易造成重复感染。 

 

稍微变化一点的还有什么要等一个月抗体才能“长好”,抗体没长好很容易二次感染。而重复感染的其它谣言包括一个月内...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20日 08:00

新冠免疫,男女有别

新冠免疫,男女有别

三年的新冠大流行,为我们系统观察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时的性别差异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撰文 | Catherine Offord

编译 | XZ

全球新冠大流行到现在已持续近三年,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男女之间对抗病毒的差异也逐渐清晰。早在2020年2月,也就是新冠大流行暴发的初期,研究人员就观察到,尽管男性和女性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相接近,但男性似乎更有可能死于这种疾病[1]

随着新冠病毒病的病例不断增长,这种差异性的证据也不断...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19日 08:00

诺奖得主Andrea Ghez:每一个挑战都是机遇

2022年11月26日,第三届和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线上举行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与天文学教授Andrea Ghez为100位获奖人送上视频分享。

 

中文译文

我非常高兴受邀参加今年的“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我特别向今天在座这些做出开创性研究的青年科学家表示祝贺,同时,也对奖项发起人表示敬意。我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银河系中心研究组主任、物理与天文学教授、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安...

阅读全文>>
2022年12月19日 08:00

世界杯完美收官,学术论文告诉你如何用传球赢得比赛

世界杯完美收官,学术论文告诉你如何用传球赢得比赛

2022卡塔尔世界杯完美落幕,阿根廷队与法国队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最终阿根廷捧起了大力神杯。祝贺他们!

在当代足球中,数据分析师的角色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你是否好奇如何量化分析一场足球赛,并从中得出对球队有益的洞见?我们整理了近3年来使用复杂网络分析足球比赛的一系列研究。站在复杂系统视角上,让我们重新认识足球这项集体运动的魅力。

 

撰文 | 郭瑞东

审校 | 刘志航

 

1、如何判断一只球队是否掌握传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