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1年07月13日 11:00

《自然》展望:新冠疫情将走向何方?

《自然》展望:新冠疫情将走向何方? 想让新冠病毒的毒性退化到只造成普通感冒的地步,可能还需要好几十年。   编译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日前,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刊登了一篇深度观点(perspective)文章[1],探讨了全世界都极为关注的问题——这场新冠疫情究竟会走向何方?作者们并不乐观。   文章称,易感人群在感染/接种后免疫力下降,病毒不断产生突变、免疫逃逸,以及动物宿主可能将病毒再次引入人类,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COVID-19...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3日 09:00

最疯狂的性传播疾病:屁股烂了也不能放弃交配

最疯狂的性传播疾病:屁股烂了也不能放弃交配 前段时间,美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奇怪的景象:地上落满了没有“屁股”的蝉,这些蝉从腹部以下都呈现出发白的迹象。它们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桩惨案可能还要从17年前开始说起。   撰文 | 杨心舟 来源:John R. Cooley,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破土而出   这满地残缺的尸体都来自一种特殊的蝉——北美周期性蝉。根据出现的周期,这种蝉还有着特殊的昵称,比如“13年蝉”或“17年蝉”。言下之意,它们的...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2日 13:00

科学成像的古早办法

科学成像的古早办法 中国古人在“看”这个问题上,似乎从未遵从过西方的透视法,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也不曾出现过“透视”这一术语。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远近(空间表达)借由“远观”而呈现:所谓高远,深远和平远的观看方式。当然,如果在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人看来,这种“观”无疑是古怪的——如同本文中出现的北爱尔兰巨人堤道插图。   从前科学迈进到科学,西方体认自然与世界的方式自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技术与观念的实践,也是一部“动手”的历...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2日 10:00

棉布口罩防病毒,效果不输N95(DIY攻略请收好)

棉布口罩防病毒,效果不输N95(DIY攻略请收好) 戴上自制棉布口罩,不仅可以有效防病毒,还能拯救环境。   撰文 | 小叶   2021年的北半球已快要入伏了,防不胜防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仍然威胁着人类世界,我们不得不继续坚持“防护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注意个人卫生。   在国内,佩戴口罩已成为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习惯。目前市面上口罩种类繁多,供应充足,一次性防护口罩、防雾霾N90、N95口罩、可水洗重复使用的口罩等等。但在疫情初期,曾有一段时间全球口...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2日 09:30

这位住在乡下的“民科”,一生只为探寻宇宙与时间的奥秘

这位住在乡下的“民科”,一生只为探寻宇宙与时间的奥秘 现已耄耋之年的英国物理学家朱利安·巴伯 (Julian Barbour),自他博士毕业后就没有选择走上获得教职的传统学术之路,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同时,思考物理学上的“大问题”——时间之箭和宇宙。在如今的语境下,巴伯的职业或许更接近“民间科学家”的本意,他不断汲取科学史的精髓,对于时间和宇宙提出自己的观点。尽管这些思想一直游离在学术界的边缘,但其著作仍掀起过波澜,引起一流学者的关注。他是另类...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2日 09:21

哥德尔:计算机科学和AI理论之父

2021 年,我们将庆祝 Kurt Gödel 1931 年发表的开创性论文 90 周年纪念,该论文奠定了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 (AI) 理论的基础。Gödel 阐明了定理证明、计算、人工智能、逻辑和数学本身的基本局限性,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这对 20 世纪的科学和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距离 2031 年 Gödel 百年诞辰还有十年!

撰文 Jürgen Schmidhuber (知名 AI 学者,LSTM 之父)

译者 刘媛媛

20 世纪 30 年代...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2日 08:00

电动汽车时代,未来的数百万废旧电池该如何处理?(附超详细图文解说)

电动汽车时代,未来的数百万废旧电池该如何处理?(附超详细图文解说) 撰文 | Ian Morse   电动汽车特斯拉Model S的电池包可谓是一个复杂的超级工程。数千根圆柱形电池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将锂和电子转化成足够的能量,推动车辆一次又一次行驶数百公里,并且实现“零尾气排放”。   但当电池使用寿命接近尾声时,它的绿色优势也就消失了。如果电池的最终命运是被填埋,那么它们会释放出包括重金属在内的有毒物质。 切碎的电动汽车电池可以产生可循环利用的金属,但对于电池制造商而...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11日 08:01

太多人关注,太少人理解,这就是“量子计算”丨展卷

本文为2021年ACM计算奖得主、著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量子计算理论学家Scott Aaronson唯一一部科普著作《量子计算公开课》的译后感。

撰文 | 张林峰

我在翻译斯科特·阿伦森(Scott Aaronson)的这本书时还在读本科。当时,我发现找不到获取量子计算相关知识的好途径。在2013年冬天的北大,量子场论、弦论是物理系“大神”们的必修课,但量子计算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于是,我在网上随手搜索关键词“量...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9日 11:25

颜宁,品味独属于科学家的奖赏

颜宁,品味独属于科学家的奖赏 2000年,不满23岁的颜宁如愿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施一公教授。但其后的两年,她却意外过上了“暗无天日”的日子:不仅课业辛苦,最重要的实验环节,颜宁竟然卡住了,同伴们纷纷出成果,但她自己却“做什么,什么做不出来”。   她不断去观察、学习,一次次的失败后从头开始,终于在一个冬天的夜里,独立完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实验。导师施一公说:颜宁,你终于会做实验了。自那之后,颜宁完全沉浸在了实验里,沉迷在那些巧夺...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8日 10:30

千万要小心,这些看起来平凡无奇的蘑菇竟然成为了新型毒品!

千万要小心,这些看起来平凡无奇的蘑菇竟然成为了新型毒品!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撰文 | 桃花岛主   蘑菇变身毒品?   近日,山东烟台警方破获了一起新型致幻毒品案,缴获的毒品中除了大家之前就已经听说过的大麻外,还有另外一类新型致幻类毒品裸盖菇。 来源:中国禁毒在线微博   裸盖菇大多其貌不扬,但是千万不要被它“单纯”的外表欺骗,在涉毒圈内,裸盖菇可是大名鼎鼎的“金老师”。   而且,为了改善食用毒品裸盖菇的口感,吸引那些好奇心强、喜欢尝试...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8日 08:30

理论物理学家内森·塞伯格:数学对终极物理学理论的导引

理论物理学家内森·塞伯格:数学对终极物理学理论的导引 纵然尚待完善,量子场论仍是迄今最成功的物理学理论之一。作为其建构者之一,内森·塞伯格(Nathan Seiberg)畅谈量子场论的不足,及那些来自数学启示的修补方案。   采访者 | Kevin Hartnett   受访人 | Nathan Seiberg   编译 | 董唯元 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家里,即将65岁的内森·塞伯格(Nathan Seiberg)仍时常忙碌于摆弄各种电子器件,修理水管也不在话下。这些自幼形成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在以色列度...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7日 09:10

宣传遥不可及的超常女科学家,是对女性的恐吓 | 女科学家去哪了

宣传遥不可及的超常女科学家,是对女性的恐吓 | 女科学家去哪了 并不是每个女性都要成为学术界翘楚,但平等的机会意味着,当她有能力有意愿拼搏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不公平而限制了发展。   撰文 | 顾超(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博士后)   性别不平等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女性的处境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如今,中国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其中不乏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杰出人才。   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现状如何?在求职、晋...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7日 08:00

诺奖得主Wilczek | “精确”:大自然的馈赠

诺奖得主Wilczek | “精确”:大自然的馈赠 撰文 | Frank Wilczek   翻译 | 胡风、梁丁当   中文版 现代计算一直在尝试模仿自然界成功的纠错模式。或许量子效应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精确”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常常很难实现。关于“精确”的主题一直是科学、生命和现代技术的主旋律。而今,在量子计算的前沿,这个旋律再次响起。   在生物界中,复杂机体把它们的基本操作系统——即如何构建细胞并使之运行的指令——存储在长串的DNA分子中。这...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6日 10:30

你还在相信心脏是心形的?其实心脏是个莫比乌斯环,研究者们大受震撼

你还在相信心脏是心形的?其实心脏是个莫比乌斯环,研究者们大受震撼 来源:photostockeditor   撰文 | 七君   心脏是什么形状?   许多人会说,这道题我会,不就是心形的嘛。   心脏的真正形态是个螺旋形的莫比乌斯环。   再来一道题:心脏是怎么跳动的?   你可能会说,这道题也很简单,像吹气球那样一鼓一缩的啊。   啊不,其实心脏跳动时像悠悠球一样左右旋转,而这点也是心脏的螺旋形决定的。   而人类意识到这两点,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 心脏并不是这...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6日 08:00

迈向希尔伯特第12问

迈向希尔伯特第12问 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问题,这些问题几乎成为引领20世纪数学研究的纲领。百年过去,这23问中有一些已经得到解决,有些取得长足的进步,还有一部分完全没有解决。今年3月,两位印度数学家发表了他们关于希尔伯特第12问的最新研究,即关于数域上阿贝尔域扩张的构造问题,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实际上,关于数域扩张的研究已有近200年。本文将延续着这一路旅程,见证数学史上的伟大人...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5日 15:00

佛罗伦萨顶尖雕塑家,每一件作品都惊艳!

佛罗伦萨顶尖雕塑家,每一件作品都惊艳! 15世纪下半期佛罗伦萨文艺复兴黄金时代的顶尖雕塑家名单中,英年成名的委罗基奥必须有姓名(参见《30岁前名留青史,作品连挑剔的佛罗伦萨人都赞不绝口,他凭的是啥?丨艺海拾真》)。将二维图画转换成独立圆雕的“持花淑女半身像”、被后人复制最多的“怀抱海豚的小天使”、可全方位欣赏无死角的青铜骑马像……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超前大胆的设计思想和极其高超的技艺。   撰文 | 张羿   1 持花淑女半身像   ...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5日 11:00

这种神奇的发动机,NASA要靠它重返月球?

这种神奇的发动机,NASA要靠它重返月球? 撰文 | 朱顺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还记得《变形金刚》里机器人们所争夺的“能量块”吗?它体积虽小,但蕴含的能量却不可估量。 来源:动画片《变形金刚》   在目前地球上已探明的能源中,最接近“能量块”的能源毋庸置疑是核能。1公斤铀235核裂变释放的热能大约相当于燃烧2700吨标准煤或1700吨原油。但是,如果想让人类创造出的机器人随意进行星际穿越,还需要利用发动机或发电机将核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5日 09:59

朗道参与苏联核武器研究之始末

朗道参与苏联核武器研究之始末 撰文 | 刘寄星(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来源 | 本文选自《物理》2021年第6期   朗道1929-1931年在欧洲访问学习期间,曾经结识了两位特殊的朋友并与他们有过科学合作1)。一位是匈牙利人爱德华·特勒 (Edwald Teller),此人后来去了美国,积极推动美国政府发展热核武器,成为赫赫有名的美国“氢弹之父”。另一位是他1930年在苏黎世访问泡利时结识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鲁道夫·派尔斯,派尔斯不仅把当初朗道、伽莫夫、布隆...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5日 08:00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

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并无实质价值,但发表于正处于见证乃至缔造物理学革命最前沿的《物理年鉴》,这对爱因斯坦的学术生涯颇具隐喻性。   撰文 | 卢昌海   1   1900 年 10 月 3 日, 在给女友米列娃·玛丽克 (Mileva Marić) 的信里,爱因斯坦写道:“我最近在苏黎世发现的有关毛细作用的结果尽管简单,却看来是完全新颖的。” 这是有关爱因斯坦从事毛细作用研究的最早的确凿文字记录[注1]。   爱因斯坦的毛细作...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05日 08:00

《云端脚下》: 人在泥里,气在云端

《云端脚下》: 人在泥里,气在云端 这是一本视界垂直的书,讲述了从一元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四次方程到代数不可解的五次方程,引出复数与超复数、线性代数以及群论,最终成就了量子力学、相对论和规范场论的伟大历程,再现人类在数学和物理领域里三千余年的智慧结晶。这是一条从ax2+bx+c=0到Fμν = [Dμ, Dν]铺满鲜花与荆棘的探索之路,每一个新时代的少年都不妨借此愉快地来一场挑战个人耐力与智力的朝圣之旅。   本文选自《云端脚下》作者序。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