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2年06月24日 08:00

保护东北黑土,守好中国“饭碗”!

保护东北黑土,守好中国“饭碗”!

出品 | 科普中国

作者 | 朱雪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监制 | 中国科普博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那么粮食从何处来?另一句话给出了答案——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作物就长自我们脚下的土壤。
土壤不仅为植物种子提供了安家之处,也通过土壤里的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越多,土壤颜色越黑,所以发育良好的黑土养分充足,是非常适合粮食作物生长...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24日 08:00

核酸“大跃进”降温,多地叫停常态化检测,这意味着什么?

撰文 | 于焕焕、陈鑫

 

就在昨天,合肥对七天一次的核酸检测按下了暂停键,这也是第一个退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省会城市。

不过,合肥不是第一个退出核酸“群聊”的城市,一个多星期前,江苏海安停止了核酸的常态化“巡检”。

此外,山东德州观影不再要求“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广东惠州不再要求出行旅客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江苏苏州低风险地区直接自由流动……安徽省内,黄山、宣城、淮南,各市宣布取消原定次日开展...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23日 11:05

美国人如何看待超自然?

美国人如何看待超自然?

寻求超自然现象不是一种对理性的非理性反应,而是一种他择性合理性,也可将其视为美国人特定不安分的额外调解,这种不安分正是美国文化的生命力及其创造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撰文 | 李品保

 

2020年3月12日,美国名媛金·卡戴珊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张声称通灵人西尔维娅·布朗恩“成功”预言新冠肺炎的截图,有人高呼布朗恩是了不起的先知,有人认为她就是一个装神弄鬼的骗子,还有人则将信将疑,表示一切都有可能……这样的趣事...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23日 11:02

这段血淋淋的历史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段血淋淋的历史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输血医学将向着更加精准的输血适应证、基因型血型匹配的血制品输注、基因重组血液制品和血液替代品的开发与使用,和精准细胞疗法的方向阔步前进。

出品 | 科普中国

作者 | 李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监制 | 中国科普博览

 

输血是现代医疗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广泛存在于各种创伤救治、手术治疗和肿瘤治疗中。然而输血这种治疗手段是如何在人类历史上被发现、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就...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22日 10:05

戴森忆费曼:诙谐之外,苦心钻研才是人生主题

戴森忆费曼:诙谐之外,苦心钻研才是人生主题

传奇物理学家费曼总是与“天才”一词相连,除了他的学术成就,更因为他的“表演”,总是在玩笑中找到发现的乐趣。在费曼的挚友弗里曼·戴森看来,那个总是舞台上的“小丑”是费曼的人生选择,但并不是他的主旋律。在物理世界的费曼,是一位保守者。他的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并让每位物理学人受益的成就,是在悠长、缓慢、辛苦的工作中,一砖一瓦建成的,这才是他科学生涯的核心主题。

 

撰文 | 弗里曼·戴森

翻译 | 李盼

图片来源...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22日 10:00

生命的关键一步:试管中的RNA,自发演化成微型生态系统

生命的关键一步:试管中的RNA,自发演化成微型生态系统

在生命初始之时,简单的分子网络以某种方式开始演化,逐渐变得多样复杂。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通过观察试管中 RNA 分子的演化,研究人员认为自己找到了可能的线索:他们构建出一种具有复制能力的 RNA 分子,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分子演化成一个包含“宿主”与“寄生物”的复杂网络,为了生存彼此竞争,也相互合作。

 

撰文 | Yasemin Saplakoglu

翻译 | 郭瑞东

审校 | 赵雨亭、梁金

 

1. RNA分子自发演化出复杂性

日本科学家...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21日 10:00

解冻“渐冻人”

解冻“渐冻人”

出品 | 科普中国

作者 | 李玉欢(吉林大学)

监制 | 中国科普博览

编辑 | 王婷婷

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让渐冻症这种罕见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一时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关注。
今天是国际第22个“渐冻人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一次关注渐冻症,关注渐冻人们被冻住的人生。
图1 冰桶挑战丨来源:来自Charles Krupa/AP

 

什么是渐冻症?

渐冻症的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运动...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20日 10:00

欧洲人吃木乃伊治病太火,以至于被记到《本草纲目》里

欧洲人吃木乃伊治病太火,以至于被记到《本草纲目》里

撰文 | 苏澄宇

不管你信不信,吃木乃伊这件事在文明的欧洲流行了几个世纪。从中世纪开始,欧洲人一直相信一个药方,把涂满药膏的木乃伊碾碎后,做成药吃下就可以治愈小到头痛,大到黑死病的任何疾病。有这样的想法,大概是因为木乃伊的做法看起来就有药用的感觉。埃及木乃伊身上除了会绑厚厚的绷带,上面还会涂一层“药膏”,那是一种来自死海的天然沥青。自古以来,死海即以产盐和沥青著称。法国一处天然沥青所谓的天然沥青,即石...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8日 08:00

袁江洋:什么是科学精神?

撰文 | 袁江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焦点: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科学精神有其深刻的历史烙印及特质。汇聚于我们的时代,科学精神是尊重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尊重实验和观察,发挥人类理智创造力的精神;是坚持以经验探索和理性分析判断真假、是非,以及由真鉴善的科学价值论原则的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从不同视角、不同时段回答这一问题,所得到的答案可能未尽一致。
 

科学家们惯于从科学认识论角度寻找答案。如任...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7日 10:01

科学史奇迹:直觉的贡献超越理解

科学史奇迹:直觉的贡献超越理解

面对已知的六十余种元素,所有的化学家都想整理出一套体系,但只有一个人成功了:他制作了一张有诸多留白的表格,仿佛一道待解的数独。
 

而他从未声称自己理解这张表的结构和周期性的含义。

 

本文经授权摘选自《科学的画廊》(人民邮电出版社),标题为编者所加。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点击“在看”并发表您的感想至留言区,截至6月24日12:00我们会选出两条留言,每人赠书一本。

撰文丨John D. Barrow

翻译丨唐静...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7日 09:13

Gary Marcus公开喊话Hinton、马斯克:深度学习就是撞墙了,我赌十万美金

Gary Marcus公开喊话Hinton、马斯克:深度学习就是撞墙了,我赌十万美金

2029 年实现 AGI ? Gary Marcus:不可能,我赌十万美金。

 

撰文 | Synced

编辑 | 蛋酱、小舟
 

「如果有人说(深度学习)撞墙了,那么他们只需列出一张清单,列出深度学习无法做到的事情。5 年后,我们就能证明深度学习做到了。」

 

6 月 1 日,深居简出的 Geoffrey Hinton 老爷子做客 UC 伯克利教授 Pieter Abbeel 的播客节目,俩人进行了长达 90 分钟的对谈,从 Masked auto-encoders、AlexNet 聊到脉冲神经网络等等。

在...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6日 09:02

哮喘的危险程度到底如何?一文回答关于哮喘的疑问

哮喘的危险程度到底如何?一文回答关于哮喘的疑问

如果及时对哮喘病人进行早期干预,将有效避免其病情加重,大大降低其发病死亡的风险。

 

出品 | 科普中国作者 | 赵士云(清华大学)

监制 | 中国科普博览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哮喘发作的场景——病人呼吸困难,痛苦不堪,现场情况十分紧急。这时旁人连忙把小管喷雾塞到病人口中,喷下药剂之后,病人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倘若得不到及时救治,病人很快将陷入昏迷,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确实,哮喘发作需要得到重视并及时采取...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6日 09:00

线粒体起源之谜: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线粒体起源之谜: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关于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假说——内共生起源和非共生起源。顾名思义,内共生是真核细胞的祖先和它吞噬掉的原始细菌一起共生演化。相较于非共生起源,佐证内共生起源的结果更多一些。但是,在内共生起源本身也存在争议。真核细胞的祖先要吞噬细菌需要大量的能量,而此时产生能量的线粒体还没有演化出来。这就成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究竟是吞噬在先,还是先有线粒体?

 

撰文 | 南枝

 

我们在中学时代...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5日 10:00

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在哪里可以侥幸活下来?

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在哪里可以侥幸活下来?

出品 | 科普中国

作者 | 可可

监制 | 中国科普博览

小时候,你看着夜晚的天空,月亮从山头后若隐若现,到了深夜月亮却已经跑到了头顶。老师会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转动,昼夜交替、日升月沉也正是源自于地球自转。”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真的这么简单吗?假如打破砂锅问到底,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其实回答不出下面这两组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
1. 地球为什么有自转?其他星球也在自转吗?有没有不自转的星体?
2. 假如...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5日 09:58

六十年代的伯克利大学——回忆陈省身教授及伯克利大学的几何组

撰文 | Robert E. Greene(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教授)

翻译 | 张思文(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校对 | 李建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我很高兴接受丘成桐的建议。他建议我写一些我在伯克利大学读研究生的记忆,尤其是与陈教授有关的记忆,即便在私下,我们都是这样子称呼陈省身教授的(其他人仅仅被简称为他们的姓氏,如果是很熟悉的人则直接称呼名字。但是陈教授通常被称为陈省身教授,如标题那样。)对我而...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4日 09:11

批判性思维为什么重要?

批判性思维为什么重要?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选择相信其中一些,并以此为依据,决定自己的行为。批判性思维可以为信念(相信什么)和行动(应当做什么)提供指导,直白的说,就是选择相信什么和决定应该做什么的能力。因为大大小小的信念和行动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人生轨迹,所以训练批判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我们就会被谗言蒙蔽、被流言摆布、被危言恐吓、被谣言利用、被谎言戏弄,更可悲的是,成为寄主,散播这些假或坏的东西。

 

撰文...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4日 09:09

北京4天新增二百余感染者,间歇性暴发会成常态吗?

撰文 | 韦晓宁、严胜男

 

上轮疫情新增感染清零仅一天,从一场涉酒吧的超级传播事件开始,北京疫情卷土重来。

 

6月8日,北京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以关闭所有娱乐场所和餐厅、停止公共交通、超千万人居家办公为代价,上一轮持续了47天的疫情终于见到曙光,当日的新闻发布会振奋地宣布:本轮北京疫情进入收尾阶段。

 

正当人们就要欢庆胜利时,第二天,6月9日,北京新增感染者8名,一切如同迎头棒喝。

 

在“工体最接...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3日 09:10

两度丧偶、丧子、患癌,都无法阻挡我拿诺奖!传奇人物弗朗西斯·阿诺德

两度丧偶、丧子、患癌,都无法阻挡我拿诺奖!传奇人物弗朗西斯·阿诺德

“未来是未知的,有的时候可能的确令人失望,但如果未来是由你的双手构建的,你就不必害怕”。

——弗朗西斯·阿诺德

 

来源 | 未来科学论坛

弗朗西斯·阿诺德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在毗邻的埃奇伍德区长大。她的父亲是一名核物理学家,是美国陆军一名将军的儿子。由于服兵役的家庭传统,使得阿诺德家里有很强的纪律性。从很小的时候起,弗朗西斯·阿诺德就表现出怀疑、质疑的精神和强烈的独立性,这让她与传统思...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3日 09:00

星链卫星两次危险接近中国空间站,如何避免空间冲突?

星链卫星两次危险接近中国空间站,如何避免空间冲突?

2022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张志会受邀在国际知名政策研究平台东亚论坛(East Asia Forum)发表题为 “Avoiding a collision course over space privilege ”(《避免空间权限冲突》)的英文评论文章,对2021年美国“星链”卫星两次险些撞上中国空间站的事件进行了评论。作者指出,在人类共有的太空轨道上,各方都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在太空中横冲直撞。加强信息公开和风险管理,增强各方在太空安全方面的合...

阅读全文>>
2022年06月12日 08:19

人择原理错了吗?丨展卷

人择原理错了吗?丨展卷

宇宙为何如此?这是一个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都试图回答的问题。人择原理在褒贬不一的评价中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答,但没有人知道它究竟能走多远。

本文节选自《在这个宇宙中爱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4月)第四章 “宇宙为何如此”,题目为编者所加。

撰文丨黄永明

 

137 亿年前,宇宙在大爆炸中创生。30 万年后,第一批原子形成。又过了大约6 亿年,宇宙中的第一批星系诞生。那些最早形成的恒星由大量的氢和少量的氦构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