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2年04月29日 11:00

快讯:饶子和等七位华裔学者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快讯:饶子和等七位华裔学者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当地时间2022年4月28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AAAS)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的名单,共有来自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公共事务、商业与行政管理学领域的261余人当选为2022年AAAS院士(或外籍院士),以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做出的杰出成就。
其中包含7位华裔学者(按姓氏顺序排列):


顾成华(Chenghua Gu),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8日 08:00

标准模型的危机:物理学家重新思考自然本质

标准模型的危机:物理学家重新思考自然本质

尽管标准模型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物理学理论之一,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迹象暗示标准模型存在危机。事实上,标准模型从诞生起就并不完美,甚至不是一个自洽的理论。它是“不自然”的,特别是关于希格斯玻色子质量引发的“等级问题”,至今没有根本性的回答。有一个简单便捷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些问题,即超对称理论,但在实验方面,最强大的对撞机至今并未找到任何超对称粒子。这迫使许多物理学家重新思考该模型的本质,或许从最基...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8日 08:00

如何认识微积分方法与原理?

如何认识微积分方法与原理?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冯·诺依曼说:“微积分是近代数学中最伟大的成就,对它的重要性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会过分。” 可见微积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通常说的“微积分”由方法和原理两部分构成,而原理部分是微积分的核心。然而人们很少有意识去区分微积分方法和微积分原理,但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从微积分的教学角度来看,高数侧重于对方法的学习,而数分更侧重于对原理的学习。方...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7日 10:00

寄生虫治肿瘤,这靠谱吗?

寄生虫治肿瘤,这靠谱吗?

多个研究小组的研究都表明,弓形虫感染可以增强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真的能把单细胞寄生虫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吗?

 

撰文 | Annie Melchor

编译 | 于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

我们都知道,人体内有一套复杂而高效的免疫系统,不但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还能够将“变坏”的细胞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人体还为免疫系统配备了一个被称为“检查点”的刹车系统,它能够防止免疫反应被意外激活,或是持续的时间过长。...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6日 08:00

全世界科研人读不起论文,咋整?

全世界科研人读不起论文,咋整?

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知网因数据库订阅费用问题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表示:“天下苦知网久矣”。中国知网日益增长的订阅费用令国内高校、科研机构苦不堪言,多家高校曾明确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学术出版巨头的订阅费用也逐年增加,而与此同时“开放获取”势头正猛,也迫使出版商改变策略。

 

撰文 | 小叶

 

最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暂停续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一事引发热议。中科院...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5日 10:00

小平邦彦:树懒style的世界一流数学家

小平邦彦:树懒style的世界一流数学家

撰文 | 喵头鹰同学

 

1915年,日本农商务省官员小平权一家迎来了长子。这是个有点让人担心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副不大精明的样子。

 

长大以后他更是自称懒人,总觉得这也麻烦那也啰嗦,他时常想着如何摸鱼。他还说树懒过的日子就是他的理想生活,大有“躺平之王”的气质。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日后从东京大学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还成了首个获得菲尔兹奖的亚洲数学家。

 

这个树懒style的大数学家,就是小平邦...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4日 12:01

我们目睹了蜜蜂的消失,也找到了原因,就看我们是否愿意面对这个问题了

我们目睹了蜜蜂的消失,也找到了原因,就看我们是否愿意面对这个问题了

如果说蜜蜂因为农药而消失了,那新烟碱类农药的广泛使用是否有导致人群暴露的风险?这个健康风险是否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撰文 | 吕陈生(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特聘教授)

大家下午好,我叫吕陈生,来自西南大学,非常荣幸能接受一席的邀请来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今天我要讲的是全世界蜜蜂为什么会消失的问题,以及蜜蜂消失对我们人类的启示。 

蜜蜂小课堂

蜜蜂是蜜蜂科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大概有一千多种不同的蜜...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4日 10:01

温伯格晚年回击科史界:我为何坚持科学的辉格史观?丨展卷

温伯格晚年回击科史界:我为何坚持科学的辉格史观?丨展卷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5.3-2021.7.23)不仅是一位有分量的物理学者,同时还是一位足够有影响力的科普作家。他创作的科普和科学史作品都是科普界的经典,能够引起同时代甚至下一代物理学家的思考和研究,他出版的科学随笔也是余味悠长。去年,当温伯格的随笔集Third Thoughts在美国出版后,我们发表过著名科普作家卢昌海先生的介绍(见温伯格的最后一本文集,值得...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3日 09:14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 世界读书日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 世界读书日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撰文 | 卡尔维诺
 

翻译 | 黄灿然 

 

让我们先提出一些定义。  

 

一、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至少对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是如此;它不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这样一种年龄:他...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2日 08:44

你心底的伤,牙仙子从没有忘

你心底的伤,牙仙子从没有忘

伤痛或可抚平,记忆或可消散,但我们所遭遇的伤害,身体永不会忘记。

 

撰文 | 哔普星人

 

珐琅,经西域而来,听起来神秘而又浪漫,如“西域”一般神秘,像“法郎”一样浪漫。当然,你也可以称呼它为“搪瓷”,多了几分务实质朴,少了所有浪漫神秘。

 

笼统来讲,珐琅就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涂料,借能工巧匠之手或专业设备之力密着于器物之上,赋予后者或实用或靓丽的特点。当它叫搪瓷制品的时候,材料工程师会措辞严谨地描...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1日 08:00

两百年前,有一群晚清医生全力诋毁「牛痘接种术」

两百年前,有一群晚清医生全力诋毁「牛痘接种术」

撰文 | 言九林

编辑 | 吴酉仁
 

忽然想起晚清的天花与牛痘
 

众所周知,天花是一种曾让人类极为头疼的传染病。最早的预防办法是“人痘接种术”,简单说来就是从天花病患者身上的脓包里抽取“痘浆”,然后用小刀之类的工具移拭到接种者的皮肤上,也有做法是先抽取浆苗,待其干燥后再吹入接种者的鼻子。目的都是为了让接种者产生免疫力。大约在宋朝时,中国已有关于“人痘接种术”的记载。至明清两代,种人痘术已流传颇广,给人种...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1日 08:00

61岁博士毕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61岁博士毕业是一种什么体验?

一次科研团建中的偶然邂逅让从事电子领域的Zoltán Kócsi走进了昆虫学实验室。

 

撰文 | Zoltán Kócsi(澳大利亚Bendor Research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神经行为学博士生)

翻译 | 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从工程学专业毕业后的30多年里,我一直在设计电子控制系统,我本来以为我会就这么干到退休。

一只蚂蚁在Antarium的轨迹球顶部。Antarium是Zoltán Kócsi在他博士课程中...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20日 11:00

鲸鱼肠道里难消化的便便,怎么就成了价值连城的香料

鲸鱼肠道里难消化的便便,怎么就成了价值连城的香料

撰文 | Skin

据说在新西兰有这样一种职业,一群人要在上班前闻很多狗粪,然后去海滩上找一种“狗粪”味的石头,因为这种“石头”可以算得上是价值连城。2012年,一位英国男孩就意外发现了一块这样的石头,虽然它只有0.58千克重,但价值却高达60 000美元。 

这么一大块应该价值一套房了。| Wiki 也许你早已听过这种石头的大名,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它就是龙涎香(Ambergris)。 

 

甄嬛传十级学者的DNA动了。 从古到今...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18日 08:00

对麦克斯韦方程组拓展的评论

对麦克斯韦方程组拓展的评论

撰文 | 栎风

 

春节前后开始,物理界开启了热闹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大讨论[1-14]。我们委托几位老师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提问,在聆听了王青老师的学术报告后,又征集了一轮提问,本文将以“提问-回答”的形式展开。
 

1

直击核心热点
 

提问1:为了尽快满足大家的好奇,我们直奔核心。在这一部分尽量不涉及细节,就大家最为关注的热点问几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首先替广大物理老师问:麦克斯韦方程组目前还对吗?教课时要改吗?
 

回...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18日 08:00

第一位接受青霉素临床治疗的病人,究竟因为什么死亡?

第一位接受青霉素临床治疗的病人,究竟因为什么死亡?

青霉素历史的枪炮与玫瑰

 

撰文 | 比尔·沙利文(Bill Sullivan)(印第安纳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教授)

编译 | 维罗妮卡

图1 青霉素的使用引领了抗生素革命。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青霉素的临床应用都拯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 图源:Science & Society Picture Library

 

阿尔伯特·亚历山大(Albert Alexander)的生命正走向倒计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各地爆发,战火连天,民不聊生。亚历山大,只是这时代洪流中的...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17日 08:00

被操纵的P值:科学论文中的数学胡扯丨展卷

被操纵的P值:科学论文中的数学胡扯丨展卷

在零假设显著性检验中,p值是在假设零假设正确的情况下,获得检验结果至少至少与实际观测样本相同极端的样本的概率。学术研究中,研究人员习惯用p值衡量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当p值小于0.05时,意味着仅因偶然性产生的概率小于5%时,结果具有统计显著性。但是,古德哈特定律指出当指标变成目标后,就不再是一个好的指标。P值就有这样的特点,许多研究中的p值并不可靠,甚至是被操纵的结果。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拆穿数据胡扯》(中信...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17日 08:00

爱因斯坦“快闪”中国:英名与骂名背后

爱因斯坦“快闪”中国:英名与骂名背后

撰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冯丽妃

 

爱因斯坦头像拼接图丨柏林幻想博物馆藏/方兹扬摄

 

《民国日报》刊登的 欢迎爱因斯坦的广告丨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

 

《晨报》刊登的《安斯坦不来》消息丨图片来源:上海图书馆

 

1922年12月31日晚,爱因斯坦从日本返沪后到一位犹太女主人家做客时,应邀为女主人写下了他的所感。丨图片来源:收藏家颜明

 

1922年12月8日,蔡元培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丨图片来源:天才相对论—...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15日 11:20

突然出现的巨大星星与平息舆情危机的天文学家

突然出现的巨大星星与平息舆情危机的天文学家

北宋景德二年十二月(公元1006年1月),北宋与辽签订著名的澶渊之盟,开启了此后大约一百年的和平发展。几个月之后,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颗最亮的星。尽管位置很南,但北半球的多个国家的人依然看到了它。在中国,这颗亮星让刚从战争中解脱出来北宋朝野迷惑而恐慌,但最终有人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这人是谁?他用什么方法消除了恐慌?这颗突然出现的亮星是什么?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撰文 | 王善钦

 

辽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初八...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14日 12:00

朱歆文:从几何表示论到朗兰兹

朱歆文:从几何表示论到朗兰兹

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全球性数学学术会议。会议旨在促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在开幕式上将颁发“菲尔兹奖”等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奖。会议期间,将有世界各地从事国际数学前沿研究的著名数学家报告他们所在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ICM报告人身份是极高的学术荣誉,是一个数学家的工作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和关注的重要标志。


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将于2...

阅读全文>>
2022年04月14日 11:55

作为“引雷人”,我们可以把雷引到地面上,还可以引到10层楼高的信号塔尖上

作为“引雷人”,我们可以把雷引到地面上,还可以引到10层楼高的信号塔尖上

自然发生的雷电
行踪诡异、难以预测;
而人工引雷,
就是让雷电在可知可控的条件下发生的技术

 

演讲者 | 蒋如斌

 

蒋如斌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格致论道77期 | 2022年2月26日 北京

 

我是蒋如斌,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与雷电打交道的故事和经历。

 

说到雷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像这个画面一样,它往往出现在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中。大家可能也都看过一些仙侠主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