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0年12月11日 11:50

诺奖得主Wilczek:爱因斯坦的论文,放在今天能发表吗

诺奖得主Wilczek:爱因斯坦的论文,放在今天能发表吗 撰文 | Frank Wilczek   翻译 | 胡风、梁丁当   编辑 | 王茹茹   中文版 爱因斯坦发表的《广义相对论基础》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科学期刊与机构变得更加专业化,留给个人风格的空间日益狭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15年的杰作《广义相对论基础》 (The Found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正如我跟学生们说的,作为相对论的问世之作,这篇论文仍然是对该理论最...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10日 10:39

盖茨:他救的命超过20世纪任何科学家,但福奇却说他在科学界也不知名

盖茨:他救的命超过20世纪任何科学家,但福奇却说他在科学界也不知名 撰文 | 七君   2016年,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一个人:他挽救的生命可能比20世纪的任何一位科学家都要多。而福奇却说这个人在科学界也不知名。   救了这么多人却没有出名,这个人就是莫里斯·希勒曼(Maurice Hilleman)。 莫里斯·希勒曼(Maurice Hilleman)丨 来源:nfid.org   希勒曼一生研发了超过40种疫苗,现在儿童的14种常规疫苗中8种就是他发明的。他还是世界上首个成功预测和阻止传染病大流行的人。 ...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10日 09:00

自然界为何处处是六边形?这里有深刻的数学和物理

自然界为何处处是六边形?这里有深刻的数学和物理 自然界中有不少神奇现象令人震撼,你能想到蜂巢、肥皂泡和海绵外骨骼之间的奇妙联系吗?答案是它们钟爱六边形。为何蜜蜂会打造出完美的六边形蜂巢?这当然不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其中富含的深刻数学和物理学道理。   撰文 | Philip Ball   编译 | 顾淼飞   蜜蜂,天生的数学家?   蜂巢简直是个工程学奇迹:它由一排排棱镜似的“小隔间”组成,每一个“小隔间”的横截面都是完美的六边形;由蜂蜡制成的墙壁,...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10日 08:09

那些不被允许带娃领诺奖的科学家

那些不被允许带娃领诺奖的科学家 上一次,我们说到《 有个国家,曾抵制诺贝尔奖》,于是有热心人提出,除了纳粹德国,历史上还有其他国家也对诺奖做出过某种形式的抵制。这个国家就是前苏联。只不过,前苏联允许本国科学家接受诺奖,但要出国领奖只能“挈妇”,不能“将雏”。本来每年的12月10日,是当年的诺奖得主举家赴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日子,今年受困疫情,颁奖改为线上举行。在这个特殊时段,我们也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那些因领取诺奖而苦恼甚至发起斗争的苏联...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9日 18:46

8848.6,地球之巅新高度靠的啥?

8848.6,地球之巅新高度靠的啥? 2005年,珠峰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程为8844.43米;今年,我国测量登山队队员给出全新数据,测得珠峰的最新高度为8848.86米。珠峰长高4米?非也,仅长高一点点。其实今年测得的数据是雪面高度,并结合了尼泊尔在2019年的测量结果,而2005年的雪面高度为8847.9米,最新的岩面高度还要等后续公布。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直接比对测量结果没意义不大。但地质学研究表明,珠峰确实在悄悄长高。   撰文 | 刘小驰(中国科学院地...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8日 13:00

开完处方,医生这样做,可能让你好得更快|揭秘安慰剂效应(三)

明知医生给的是安慰剂,吃下去也有效果?病人不相信病能治好,可能真的会送命?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影响,良性的医患互动关系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和高超的沟通技巧,调动病人的自疗潜能,避免反安慰剂效应对病人的伤害,是当今临床医生面临的新挑战。   撰文 | 何笑松(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退休教授)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曾经这样表述病人的自疗潜力:“ 真正治愈疾病的,是我们体内的自然力。” 借助现...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7日 11:20

绳结魔术、脱单仪式和癌症治疗

绳结魔术、脱单仪式和癌症治疗 撰文 | 倪忆(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绳结魔术: 视频来源:“绳结匠人”视频号 [1]   同样内容的视频在这个号里有好几个,下面的评论很多都说是在骗人。是不是骗人,自己做一个实验就知道了。不过,虽然实验容易做,里面的原理一点儿也不简单。   首先,这里面电线的缠绕方式是有讲究的。比如说下图中最简单的这种,就不能用视频里面的办法把电线抽出来,只能采用原视频所说的“野蛮操作...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7日 09:00

诺奖得主Wilczek:“花瓶”物理学

诺奖得主Wilczek:“花瓶”物理学 撰文 | Frank Wilczek   翻译 | 胡风、梁丁当   中文版   自 1950 年以来,基础性物理研究对技术的贡献几乎为零。这是因为物理学家太过沉溺于对美的追求吗?   如果一项研究的思想与实践脱节,但想法特别漂亮,那么物理学家应该为这样的研究感到内疚吗?又应该如何评价这类工作?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所带来的愉悦与可能的荣耀;另一方面是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7日 08:00

挖掘引力波的化石,能找到被埋藏在黑暗中的宇宙真相吗?

挖掘引力波的化石,能找到被埋藏在黑暗中的宇宙真相吗? 近年来黑洞、引力波当属前沿热点研究。可是人们很容易发现,目前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总是来源于双黑洞合并或中子星合并这类极端的天体事件,并未探测到更为常见的双星运动所辐射出的引力波;而更吸引科学家的,甚至可以解释宇宙起源问题的原初引力波也不见踪影,主要原因就在于观测能力的限制。但这没有阻碍科学家的脚步,上天入地,多个引力波探测项目已经起航。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了解更多的宇宙信息,甚至拿下物理学圣杯—...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7日 06:00

百年前一场没有胜者的辩论

百年前一场没有胜者的辩论 银河系有多大?太阳在银河系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如今可在随意一本天文科普书中找到,但对于1920年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关乎于人类在宇宙秩序中位置的关键问题。因为在当时,银河系就等同于全部宇宙。另一方面,当时天文学家通过传统的恒星统计方法和新发现的造父变星方法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对螺旋状星云的组成也没有统一解释,由此两方代表展开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天文学“大辩论”。这场辩论并没有胜者,但却是科学史上的经典案...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6日 11:00

美国抗疫困境是因为普通公众科学素质欠佳吗?

美国抗疫困境是因为普通公众科学素质欠佳吗? 撰文 | 贾鹤鹏(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编辑 | 袁玥   到2020年11月30日为止,美国已经有将近1400万人被确认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超过26万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或感染造成的并发症。可尽管如此,仍然有大量美国公众拒绝戴口罩或采取类似的防护行为。为什么美国民众如此的“执迷不悟”呢?一些公众号文章声称,这主要由于美国普通公众非常愚昧、科学素质不高。是真的吗?   科学知识并不直接带来健康行为   ...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4日 10:35

许晨阳:思考人生的数学家

许晨阳:思考人生的数学家 近日,普林斯顿大学许晨阳教授获得了美国数学会代数方向的最高荣誉:“科尔代数奖”( 数学快讯:许晨阳获得美国数学会科尔代数奖)。许晨阳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期间,跟《普林小虎队》的很多编辑都有交集。这次他特地接受了《普林小虎队》的采访,谈谈自己的数学心路。相信一定会对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正在读书的学生,以及思考人生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来源 | 普林小虎队   普林小虎队:“许老师,恭喜你获得了科尔...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4日 08:05

怎样才能成为数学家

怎样才能成为数学家 撰文 | 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推荐4本书   对物理和物理学家们感兴趣的朋友,大多也对数学和数学家们感兴趣,因为数学和物理的联系本来就很紧密。我这次推荐的四本书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数学家,他们有哪些共性和个性,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有没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首先,我们看看从平常人的角度如何看待数学家们的形象。《数学巨匠:从欧拉到冯·诺伊曼》这本书介绍了60位数学大师...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3日 12:17

颜宁等点评:AI精准预测蛋白质结构,结构生物学何去何从?

颜宁等点评:AI精准预测蛋白质结构,结构生物学何去何从? 12月1日,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宣布,其新一代AlphaFold人工智能系统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上击败了其余的参会选手,精确预测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准确性可与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核磁共振或 X 射线晶体学等实验技术相媲美。(详见《 解决生物学50年来的重大挑战!生物界“AlphaGo”精准预测蛋白质结构》)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媒体关注,前Genentech首席执行官Arthur D. Levinson博士盛赞这一成就是“划时代的...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3日 10:17

丘成桐:数学中的真与美

丘成桐:数学中的真与美 撰文 | 丘成桐   从古到今,无论是科技、数学或人文科学,内容愈来愈丰富,分支也愈来愈多。考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具愈来愈多,能够发现不同现象的能力也比以前大得多,一方面全世界的人口大量增长,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人在互相交流后,不同观点的学问得到融会贯通,迸出火花,从而产生新的学问。   数学之为学,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凭爱好而创...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2日 11:00

粒子到底是什么?文小刚点评

粒子到底是什么?文小刚点评 粒子是什么?它被认为是点状的物体,坍缩的波函数,量子场的激发,庞加莱群的不可约表示,振动的弦,量子比特海的变形.......这些观点可以分为两大阵营:还原论和演生论。还原论的最基本假设是,空间本身是空的,而粒子是空间里的一些东西。演生论的最基本假设是,空间本身是一个有动力学活性媒介,粒子则是这一媒介中的形变和激发。物理学家对于粒子的概念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   撰文 | Natalie Wolchover   编译 | 乌...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2日 08:00

解决生物学50年来的重大挑战!生物界“AlphaGo”精准预测蛋白质结构

解决生物学50年来的重大挑战!生物界“AlphaGo”精准预测蛋白质结构 编辑 |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提到DeepMind公司,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几年前,它开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横扫”顶尖人类围棋职业选手,变革了围棋的思考方式。除了在棋类比赛中所向披靡以外,DeepMind也在加速科学发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今日,DeepMind宣布,其新一代AlphaFold人工智能系统,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上击败了其余的参会选手,能够精确地基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3D结构。其准确性可以与使用冷冻电...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1日 16:51

艾滋病毒藏身何处?安享性福要避免这些高危动作丨艾滋病日专题

艾滋病毒藏身何处?安享性福要避免这些高危动作丨艾滋病日专题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返朴》特别推出专题文章,详细讲解艾滋病毒存在于身体的哪些部位,提供一份在性活动中如何防艾、怀疑感染艾滋病毒后如何处理的全面指南。   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特别强调了艾滋病防控中的全球合作、全民参与的重要性。需记住,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病毒感染者。   撰文 | 李庆超(山东师范大学)   性活动可能是人类中最亲密的接触...
阅读全文>>
2020年12月01日 07:50

对话Peter Shor:量子计算机威胁到网络加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对话Peter Shor:量子计算机威胁到网络加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5年前,Peter Shor证明了如何让量子计算变得可行,同时也表明了量子计算会如何威胁到数据;以下是《自然》对他的采访。   撰文 | Davide Castelvecchi   翻译 | 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   上世纪80年代,当物理学家首次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想法时,它们听起来就像是理论上很精彩、但可能注定只能停留在论文里的概念。到了1995年,也就是25年前的10月,数学家Peter Shor发表的一篇论文[1]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应...
阅读全文>>
2020年11月30日 15:01

​唱歌跑调该不该怨父母?

​唱歌跑调该不该怨父母? 跑调的人不光唱得跑调,还不知道自己跑调,因为他们压根听不出歌的调调。   撰文 | 哔普星人   人类总能变着法儿地寻找快乐,但万变不离其宗,现代人迷恋的“唱跳rap篮球”根本没出老祖宗们“声色犬马”的传统艺能之窠臼,光怪陆离的活动样式终究只是几种能激活我们伏隔核的快乐模式的缤纷呈现。其中最打头的享乐模式——唱,或者说音乐——毫无疑问占据了人类娱乐生活的顶级流量。   祖宗们留下了不少听起来不那么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