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1年03月22日 12:00

独立专家喊话WHO: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或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独立专家喊话WHO: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或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孤胆英雄又开始呼吁了,可人类竟然还没有灭绝的迹象。   撰文 | Idobon   2021年3月7日,大型社交网站Twitter上出现了一封呼吁全球政府、科学家、专家立即停止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的公开信,要求世界卫生组织组织WHO关注这一“世界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呼吁者是“独立病毒学家和疫苗专家”Geert Vanden Bossche(吉尔特·范登·保茨)博士。现在,这封信已经被放入Bossche博士新建的个人网站https://www.geertvandenbo...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2日 11:36

注意,这些症状不是性病!但假如真的得了,也没什么

注意,这些症状不是性病!但假如真的得了,也没什么 关注自己的身体,弄清楚自己有没有性传播疾病。没病走两步,有病就治病,没啥大不了。   撰文 | 李庆超(山东师范大学)   羞耻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之一,它很讨厌,会莫名其妙地“袭击”你的美好心情。身体羞耻是其中很巨大的一块,它就像房间里的一只大象,你很难忽视它。随着年龄的增大,见多识广,突然发现大象也不是很大嘛!(难道是因为你房间进了霸王龙?)今天我们聊一聊那些可能吓一大跳、但不是事的事儿。 ...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0日 08:55

物理的深刻很可能是简单的几何

物理的深刻很可能是简单的几何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物理与工程》期刊近日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从接收到发表仅仅用了5天,作者认为这是论文刊发的最快纪录。论文的内容是从最简单的古典微分几何知识基础上,如何理解量子力学和热力学中的一些前沿问题。本文章的主要部分则是介绍作者在科研中学习和使用微分几何20余年之后,自认为成功反哺教学的两个典型...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9日 08:00

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真与美

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真与美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在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中,美存在于抽象之中,是简洁优雅的证明,而在生物学中,美则来源于互动、多样性和复杂性。近日发表于 Nature Physics 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对美持有不同看法,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不仅会使不同学科融合得更紧密,也有助于人们建立更...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9日 08:00

AI产业遇冷,大批科学家出走,基础科学研发的可持续模式在哪?

AI产业遇冷,大批科学家出走,基础科学研发的可持续模式在哪?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撰文  刘远举
1
AI技术产业化
第一次人工智能热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用于判断机器是否智能,引发热潮。

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语音识别的阶段性突破为标志。还记得当时在windows 97上运行的一款IBM的语音...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8日 08:36

数学 + 计算机科学 = 2021年阿贝尔奖

数学 + 计算机科学 = 2021年阿贝尔奖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编译 | 佐佑


上个世纪70年代,当Avi WigdersonLászló Lovász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时,理论计算机科学纯数学几乎是完全分开的学科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两个学科之间早已变得极为密切,我们甚至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界限。今天,Wigderson和Lovász二人因其在理论计算机科学和离散数学所...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8日 08:36

接种两针,第一针没事,第二针就安全吗?搞懂疫苗不良反应,看这篇就够了

接种两针,第一针没事,第二针就安全吗?搞懂疫苗不良反应,看这篇就够了

尽可能让大家理解疫苗的作用机制,尽可能公布疫苗接种的相关数据,让大家明白疫苗带来的获益远高于风险,是增强对免疫接种信心的重点。

撰文 阿拉蕾(同济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硕士)

2021年2月25日,又有2款国产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分别是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和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官宣了4款新...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7日 08:00

红色年代,诺奖得主多萝西·霍奇金为中国科研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红色年代,诺奖得主多萝西·霍奇金为中国科研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1966年3月,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那个还“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语录写在科学论文的篇首作为‘指导文献’”的闭塞年代,诺贝尔化学奖(1964)得主Dorothy Hodgkin(多萝西·霍奇金)不遗余力地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世界科学界,建议东西方科学家会聚一堂,把中国晶体学送入了国际大家庭的怀抱。   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栋材教授和王志珍教授都曾与Hodgkin教授有密切的接触。...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6日 13:57

博士生申请学位与发表论文脱钩?学位制度改革不是翻烧饼!

博士生申请学位与发表论文脱钩?学位制度改革不是翻烧饼! 撰文 | 任大刚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高院副院长李玉生建议,博士生申请学位与发表论文脱钩。   李玉生认为,规定博士生申请学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合法性不足、合理性欠缺。《高等教育法》规定:“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即可申请相应学位。 李玉生还认为,写作与发表是两回事,相关“规定”是把属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评价权拱手让给了期刊编辑,导致产生诸多...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5日 14:00

丘成桐:要容许小部分人“天马行空”地做研究

丘成桐:要容许小部分人“天马行空”地做研究 撰文 | 王丽娜(《科技导报》编辑) 丘成桐,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必须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力,培养或引进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人才。   然而,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十分...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5日 13:00

塑造生命的“女娲之手”——调控生命成形的机械力

塑造生命的“女娲之手”——调控生命成形的机械力 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能感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对于显微镜下细胞也不例外。如今,科学家发现这些物理效应在生命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正如神话中女娲抟土造人,当细胞受到挤压、拉伸等“神力”的作用,它们才“组装”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形态。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调控生命形成的“女娲之手”究竟有多么神奇!   撰文 | 李娜(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相传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用黄河的泥土,...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4日 08:51

一个无法复制的神话——爱因斯坦诞辰纪念

一个无法复制的神话——爱因斯坦诞辰纪念 2021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辰142周年。关于爱因斯坦,人们塑造出了一个无法复制的神话,亦是他本人创造的一场奇迹,以至于今天我们仍会时常提及这个名字,作为科学的化身。当然,这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学思想与学术成就,也在于他的观念与个性、品位与智慧,在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如今纷扰的世界,那些不朽的精神仍会启迪与激励我们。   撰文 | 葛之   这辈子一定要写一篇纪念爱因斯坦的文章,这当然不是说我有...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2日 15:09

我们的祖先,大多是左撇子?

我们的祖先,大多是左撇子? 人群中约有 75%-90% 的个体以右手作为惯用手,这种特性是人类独有的吗?有研究认为,虽然现代人类以右利手为主流,但我们的祖先或许大多是左撇子。   撰写 | 李姗珊   编辑 | 魏潇 来源: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右撇子更可能是人类特有的现象[4]。人类对于右手的偏好早在百万年前就开始了:在一项 2018 年 11 月发表在《演化人类学》(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上的研究中...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2日 15:00

如果没有它,人类就无法听到声音的传播

如果没有它,人类就无法听到声音的传播 “如果深潜器们下到海中完成的是大海捞针的任务,那么声学系统则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定海神针。”   撰文 | 张志博(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说到声音,大家一定并不陌生。   声音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真正说到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恐怕不是每位同学都能了如指掌吧。   今天就请跟随我一起重新认识一下声音,这位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了解一下与声音有关的科技,同时我们...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2日 13:53

光,你这个精灵

光,你这个精灵 撰文 | 钟锡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资深教授)   一、光与人类   人类与光的关系最为亲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光明媚精神爽,天气阴沉情绪降,这是心理光学的情事。阳光普照大地,给人间送来光和热,催化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也许反过来说更为合理,唯有适应了阳光的生物,才能得以存活、生长、繁衍和进化,可谓适光者昌,抗光者亡。   “倘若不是我们的眼睛像太阳,谁还能欣赏光亮。”这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名句,...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1日 14:59

数坛上的一代“歌王”——辛格

数坛上的一代“歌王”——辛格 2月11日美国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的荣休学院教授伊萨多·辛格去世,享年96岁。辛格是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其最著名的工作,即与英国数学家阿蒂亚合作发现并证明的指标定理。这项杰作为纯数学领域的分析、几何和拓扑建立起桥梁,又由此将物理学中的杨-米尔斯理论与拓扑学中的纤维丛理论统一起来,成为了如今数学与理论物理学融合的基础。当然,辛格也受到一众数学大家的影响与启发,以此可追寻其思想脉络,并见证20世纪后...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9日 18:20

物理学史上最大学术不端丑闻是如何调查的?

物理学史上最大学术不端丑闻是如何调查的? 2021年1月,科技部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引发热议。这是近年来关于几个涉嫌学术造假事件的正式调查。20年前,美国物理学界曾发生过一场席卷世界的学术不端风波,他们的调查结果公开透明,处理方式令人信服。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实际上,人们只是希望得到科学、详实的调查报告。   撰文 | 瞿立建   2021年1月,中国难得发布学术不端调查结果。   本世纪初,美国也调查了一起严重的学术不端丑闻,调...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9日 15:00

联合国新闻专访颜宁:科学无性别,勇敢做自己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女性在全球科研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30%。长期存在的偏见和性别方面的陈规定型观念使女童和妇女“远离”了与科学相关的领域。   在今年的2月11日妇女和女童参与科学国际日,联合国新闻的黄莉玲采访了知名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请她就相关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撰文 | 黄莉玲   编辑 |宗华   问:在你眼中一个科学家应该具有的最关键的素养是什么?...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9日 12:00

今天教教大家如何完美洗牌

今天教教大家如何完美洗牌 喜欢魔术的朋友经常会为魔术师眼花缭乱的手法感到惊奇。纸牌魔术就是魔术师们经常表演的一种魔术形式。魔术师在使用纸牌进行魔术表演的时候经常会涉及到“洗牌”的操作。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看一看洗牌的“魔法”。   撰文 | Rachel Thomas   翻译 | Dannis   审校 | C&C   你是怎样洗牌的呢?我们许多人的洗牌方式都很不起眼,甚至有的朋友就是把牌铺在桌子上摊成一堆,再把牌打乱。今天您算是来着了,我们来讲...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09日 08:00

打破谷歌量子霸权!经典计算机扳回一城

打破谷歌量子霸权!经典计算机扳回一城 出品 | 光子盒研究院   也许量子霸权或量子优越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强大。在3月4日的arXiv论文上,两位中国研究人员利用经典器件就实现了对谷歌量子优越性的超越。至此,潘建伟、陆朝阳团队的九章是目前唯一实现量子优越性的机器。   2019年10月,谷歌的论文称他们的Sycamore量子处理器在200秒内完成了一项任务,估计在Summit超级计算机上需要10000年。但IBM后来提供了一篇论文分析,指出使用不同的体系结构,即使用RAM...
阅读全文>>